導師之死
《自然》雜志宣布撤銷論文并沒有為小保方晴子的造假事件畫上句號。一個月后,小保方的導師、著名生物學家笹井芳樹懸梁自盡,這一令人震驚的事件也許揭示了科學界競爭日趨激烈的冷酷現實。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4年8月5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中心副主任笹井芳樹自殺身亡。圖為2014年1月笹井與小保方晴子在理研的合影。
《自然》雜志宣布撤銷論文并沒有為小保方晴子的造假事件畫上句號。一個月后,小保方的導師、著名生物學家笹井芳樹懸梁自盡,這一令人震驚的事件也許揭示了科學界競爭日趨激烈的冷酷現實。
笹井芳樹博士行事嚴謹,即便在派對上表演調制雞尾酒時,臉上也不帶一絲微笑。他是一名生物學家,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器官形成與神經形成實驗室主任。兩年前,英國《自然》雜志在描寫笹井芳樹時說,正是他在96孔培養板中混合出的“雞尾酒”為他贏得了科學界的贊譽。
2014年8月5日,笹井芳樹被發現在理化學研究所內懸梁自盡。確切的自殺原因并不清楚,但他的同行們相信,干細胞研究中的爛攤子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2014年1月,笹井芳樹的學生小保方晴子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兩篇具有“突破性”的論文。在這些文章中,小保方晴子等人聲稱只需運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就能夠讓小鼠的體細胞變成干細胞。這種方法就是給細胞施加一些“壓力”,比如讓它們暴露在弱酸性環境中,或是給細胞膜施加物理壓力。這項不可思議的研究結果立即引起了科學界和媒體的關注。笹井芳樹也是兩篇論文的作者之一。
小保方晴子等人所制造出的細胞被稱為“刺激獲得的多能性細胞”(STAP),這些細胞就像胚胎干細胞,具有分化成各種細胞和組織的潛能,因而相關研究被認為具有巨大的醫療應用前景。然而,在幾天之內,他們的研究結果就遭到了同行的質疑。有人在互聯網上匿名評論,論文中的一些圖片存在問題,還有一部分文字抄自其他人的文章。同時,同行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