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當男人開始關心西裝品質時,他應該關心什么
這幾年遍地開花的男裝高級定制店,似s乎暗示了西裝革履重新成為衡量男士身份地位的指標之一,坊間各種指南和軟文則在試圖建立一套所謂好西裝標準的同時強化了這股趨勢的不可逆轉。
從羊毛到紗線,從紗線到面料,從面料到服裝,每個環節都在公司縱向一體化產業鏈下完美進行。嚴謹的加工系統正是使 Lanificio Zegna在眾多面料生產商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這也使杰尼亞集團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實現產業鏈縱向一體化的男裝公司。
這幾年遍地開花的男裝高級定制店,似乎暗示了西裝革履重新成為衡量男士身份地位的指標之一,坊間各種指南和軟文則在試圖建立一套所謂好西裝標準的同時強化了這股趨勢的不可逆轉。中國男士確實漸漸關注自己的著裝了,盡管很多人只是抱著了解職場著裝或商務禮儀的心態開始自己衣櫥的升級之旅。于是有一部分男裝愛好者開始研究起各家大牌的加工廠,然后,大家就知道了時尚男裝品牌大多自己不做加工,而都委托給了專業男裝品牌的自有工廠代為加工。
當然這種關系并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么簡單,至于為何負責給Prada和Hermes加工的意大利廠家Belvest其同名自有品牌基本沒有什么市場知名度,為何Lanvin要找Canali加工西服這一類的問題,或許和普通消費者真的關系不大。當然,如果去美國旅游購物時看到“Made in Mexico”的領吊和品牌標上帶“Designed by Zegna”字樣的西裝,請別以為那是和Zegna一樣品質的東西。之所以要強調 “Zegna”品質,簡單點想,它是世界范圍男裝業內的成功典范,深一層考慮,它是少有的幾家具有強大的產業垂直整合能力的品牌。就是說,從源頭的羊毛、紡紗、織布到布料后整理,根據季節和主題對于成型面料的花色和性能的選擇,再到最終的成衣制作,為了制作一件西服所進行的賦予其功能和觀感的每一道工序都牢牢地把握在Zegna手中。就品牌而言,這是一種高屋建瓴的總體把握能力,風格和設計都需要倚靠這種能力。不然就會滑向拙劣的模仿。
那么,有沒有一些可供參考學習的簡單標準在購買西裝時對其品質有一個大致的考量呢?所謂終極指南或甄別的唯一硬性標準基本都在制作過程中做到衣服里面了,所以對普通讀者們來說真的沒有,大致的考量還是有的,但有時也更多地依賴于感覺。
一個稍有悟性和學習能力的人,在有些基本參考后即可進行簡單的搭配實驗,色彩明暗的互補,款式與配飾間的搭配組合,某種剪裁對于身材的修飾,這些往往都有章可循,直觀而一目了然。對品質優劣的鑒別能力的養成則要復雜得多,你需要了解不同工藝之間的具體區別,分辨機制與手工活之間的外觀差異,留意各種輔料的天然或化學屬性(比如poly的里布比不了Cupro的里布,樹脂扣及不上天然材質的牛角扣、果實扣或者貝殼扣)。
大概除了男裝發燒友和業內從業人員,少有人會在觥籌交錯之間注意別人的西裝原來是3 roll 2(真三扣假兩扣,三扣西裝的駁頭翻折線位于第二??凵?,以前常被作為南意那不勒斯風格的標志之一),袖口是真開衩可打開扣眼且扣眼還是手鎖的,諸如這一類的裝腔細節。
面料襯里的準備工作包括添加 布料和必要的補襯,以構成契合人體身形的肩部、肩胛和胸部輪廓。
倒不如還是說些最簡單基本的參考標準,盡管老生常談卻正說明了它的正確性。首先,粘合襯西服是被排除在好西裝之外的,半麻襯(half canvas)或全麻襯(full Canvas)是一個必要條件,當然這中間會做、能做和做得好又是一道巨大的鴻溝,在此只講一講如何鑒別西裝是麻襯工藝的。用手指捏住西裝駁頭處的面料,在一番拉扯和揉搓之下應該能感到在兩層面料之間還有一層別的東西。麻襯以及與其相關的工藝的重要性在于它塑造了西服前胸的飽滿立體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件西服的整體觀感,即力量感和質感(當然,追求柔軟飄逸感覺的無結構西服不在此討論范疇)。
在塑造完美的男士胸部輪廓方面,私以為Tom Ford做得很不錯,秘密一部分在于它們用的幾層胸襯材料有特定的長短和形狀的差別,另一部分則在于加工廠的技術能力,Tom Ford是和Zegna合作加工的。從其外觀上看,腰線收緊,略夸張的大駁頭(Lapel,西裝大身上向外翻折的部分,根據形狀不同通常有平駁、槍駁之分)以及高腰剪裁的西褲,即使是對六零七零年代風格不感冒的人也很難不被這種鮮明的線條(silhouette)吸引眼球。細心點的會留意到駁頭上的手鎖米蘭扣眼(Milanese buttonhole),袖衩處5???,扣眼有一枚被刻意加長。不過這些小細節國內也已有模仿再造,花小成本小花活做明眼文章向來都是裝腔捷徑。
手工十字釘標是Ermenegildo Zegna量身定制的標志之一,普通成衣為曲折縫機器或平車釘。 那些隱秘的手工活
另一個考量品質的地方在于手工活,這里不提更多出于炫技目的的手鎖扣眼或者不拆開西服無法斷明的手工納駁頭(Pad Stitching,機器納駁頭已可提供相同效果,即駁頭自然翻卷的彎勢),僅說一下在西裝上需要一定靈活度且一般消費者也能看到的部位,領子和袖籠。當你拿起一件Canali或Ralph Lauren的西服,翻起它們的后領,你看到的是領底絨(西裝的領面一般使用大身面料,而領底一般使用Melton硬質毛料)和大身之間接合的線跡呈現輕微的不規則,或者有些人還會抱怨西服里布和袖里布縫合的線跡也是不工整的。這其實就是具有一定功能意義的手工活了。駁頭上大身止口處的細密珠針(pick stitching)或口袋嵌線邊的D型套結(Bar Tack,一種加固線跡,防止衣服開口或脫線,有直套結和D型套結之分)曾經也一度是品質西服的標志之一,不過自從有了能夠模仿這種手工針跡的貢針機和套結機的出現,這些地方也早不再值得大書特書。
Brioni的剪裁大師在扣眼內側及外側進行手工扣眼縫邊,然后手工縫釘紐扣。 輪廓、線條感和比例
還有一些很難用文字單獨表述清楚的參考點,如輪廓、線條感和比例。在線條感利落大方和比例得當的基礎上再關注合體度才有意義,不然再合體也逃不開撐死一件韓版小西裝的可能性。比較困難的部分在于,這需要每個個體在嘗試了幾個不同的好牌子之后獲得某種特定的感覺,對,就是感覺??孔V大牌有時也不一定就是救贖之道,亞洲人往往還受限于體型與膚色,如高定達人Luca Rubinacci穿起來無比瀟灑的南意風格西服,那不勒斯肩(Manica Camicia)、大駁頭、彎船型手巾袋(taschino barchetta),整體造型的色彩對比強烈宛如馬蒂斯的畫作,換一位頂著智慧大腦袋,單薄瘦身板的男士嘗試則可能完全是另一番“風味”了。
至于大部分不怎么愛逛街或沒有太多精力時間去了解品牌的男士們,關注幾家令人放心的不出錯的品牌既可省力又能大抵應付自己的著裝需求。這里指的是如Brioni、Zegna、 Canali這類專業做西服的品牌。說到底,所仰仗的也無非它們多年制作西服的專注,各種男士體型數據的積累能幫助它們研究出針對不同體型的樣板,加上又有自己的工廠和完善的生產管理體系,你對于品牌溢價的支付終歸是有價值的。
為這三家買單的群體是怎樣的呢,想來適合Brioni的大體是有錢又自以為懂西裝的,適合Zegna的是有購買力但其實不想在買西裝這事上想太多的,適合Canali的則多半是有一定購買力且已對西裝品牌稍做研究比較的。當然,也僅僅只是個人的揣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