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間】雷平陽專欄 地名記
在基諾族人的魂路圖上,小黑江是一條冥江,是其送魂詞中所說的幾勒河。死者的靈魂,只要乘筏東渡,踏上對岸天國的土地,就能聽見天國的雞叫聲了,也能看見天國的牛蹄印了,還能看見天國的豬打滾了,當然,也就能聽見天國里的人們砍柴的斧聲和歌聲了。
在基諾族人的魂路圖上,小黑江是一條冥江,是其送魂詞中所說的幾勒河。死者的靈魂,只要乘筏東渡,踏上對岸天國的土地,就能聽見天國的雞叫聲了,也能看見天國的牛蹄印了,還能看見天國的豬打滾了,當然,也就能聽見天國里的人們砍柴的斧聲和歌聲了。
對以前生活在杰卓老寨一帶的人們來說,也許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就是天外,遠方。小黑江就在山背后,聽得見水響,亦能看見無數的山峰到此腰折,人們以它為冥河,其實就像把寨門作為人鬼分界線一樣。
由此令人覺得,人間很小,鬼國很大,天國不遠。而這三者似乎又都潛藏了無邊的隱喻和生死互換的可能性。不是簡單的人、鬼、神共居的問題,而是生活的現場幾近于虛擬?;鞚?。緊張。
屈指一算,我往來于小黑江上,已不止十次。那是我所見的云南最美的江之一,除了已慘遭破壞的滇東北白水江之外,能與其媲美者,一是獨龍江,二是瑞麗江。在我的眼中,它不是江,是一條連通人間和天堂的雙向走廊,是上帝每天散步的地方。上帝說,水要綠,水就綠了;上帝說,要有水草,草就從灘涂一直長到天上;上帝說,要有無窮多的喬木和灌木,兩岸的山峰就變成了御用的植物園;上帝說,要有花,要有蟲蝶,要有幾個村莊……上帝說,孔明山和基諾山,要順從于自然,兩座山便躺了下來,任憑江水在兩者之間,晝夜不停地制作翡翠和鏡子,偶爾彈琴,偶爾教百鳥唱歌。盡管如此,它也有著三倍于其他江的安祥和平靜,有著其他江所沒有的世外風度。
久在小黑江邊行走的人,大多數都去過三個寨子,巴漂、巴波和巴呂。像所有基諾族人的寨子一樣,三個寨子里的所有房屋,人們都會把男女主人的靈魂,用茅草扎成狀如頭顱的“耳環花”,安放在房頂最醒目的地方。以自己的生魂護宅,而非供奉其他神靈,主要是因為,在基諾人的觀念中,神靈都居住在司杰卓密或者裴嫫卓密,寨子里能夠護佑人們的,只能是人們自己的靈魂。靈魂一直醒著,肉身可以在勞作和歡愛之后的倦困中沉沉睡去。靈魂擁有洞察另一個世界的目光,高站于屋頂,它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切隱形的吉兇。巴漂、巴波和巴呂,三個寨子,幾個所有護宅的靈魂都專注地望著小黑江。按照我的臆斷,讓靈魂如此警醒的原因,乃是源于基諾族人代代相傳的創世古歌《巴什情歌》。它令人不安地將人世的婚姻都歸類于怨偶,而美滿的情愛又總是陰陽兩隔。小黑江上,每天晚上,都有死去的情種涉水前來,化成蟬,進入寨子,尋找它們的情人。那站在房頂的靈魂,有的在等,有的在防范,換個時間,防范的變成等,等的變成防范……
巴漂,基諾語,漢意為“初戀”。
巴波,基諾語,漢意為“熱戀”。
巴呂,基諾語,漢意為“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