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張潤舟 做中國自己的城市

“我老記得那天地鐵里一個三歲的小男, 孩問他媽媽要糖吃。那個孩子特別真誠,沒有一點點遮掩,向他媽媽描述那個糖,有果味,有奶味,特別好吃,所以他想再吃兩塊。如果我們大人也能像三歲孩子一樣談心底真正的感受,可能很多社會問題就不復存在了。設計也就更走心了?!?/blockquote>

“我老記得那天地鐵里一個三歲的小男, 孩問他媽媽要糖吃。那個孩子特別真誠,沒有一點點遮掩,向他媽媽描述那個糖,有果味,有奶味,特別好吃,所以他想再吃兩塊。如果我們大人也能像三歲孩子一樣談心底真正的感受,可能很多社會問題就不復存在了。設計也就更走心了。”

(孫立輝/圖)

張潤舟 現任HZS豪張思建筑設計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美國注冊規劃師,曾為美國許多著名項目的主管及首席設計師。

 

如果不是他自己主動提起,很難看出張潤舟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這個旅居美國二十余載的中年人,口音上沒有那些京腔里常見的轉音和拖腔,就連長相上,也跟華裔的輪廓靠近,瞅不出皇城根兒下那種北京人外放的常見氣質,顯得極為內斂。

當他開始談天說地,那些平時伏低做小內斂著的精氣神全都從毛孔里迸發了出來,如果談到的恰好是他最喜歡也最擅長的設計話題,這個國內數一數二的、綜合型建筑設計公司豪張思的董事長,首先跟你強調的,一定是誠意的溝通而非設計的創新。用北京話來講,就是先做個實誠人,才有資格去設計,才能設計出大家喜聞樂見的,而非在意識上、審美上都強行攤派的好東西。

破襪子的生活

張潤舟一天的工作,大多是從坐地鐵開始的。這種返璞歸真的動作,相比起那些從A牌、B牌豪車后座上開始一天工作的董事長們,讓這件本來低調的事情霎時顯得有些高調。

“我不太愿意主動談這個,會讓人覺得有些高調。”張潤舟猶豫了一忽兒,“低碳環??赡苓€是副產品,更多的是我覺得自己也是個老百姓,我當然希望每天有機會跟其他老百姓接觸,能夠聽見、看見、了解他們的生活,能夠接觸他們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所以我特別喜歡坐地鐵。”

不要豪車開路,不要隨扈伴駕。張潤舟已經習慣了一個人拎著行李箱跑來跑去的談工作。“有一次甲方問了半天,張總,就您一個人嗎?我說就我一個人,我一個人能夠辦得了事,我干嘛要帶別的人來。”張潤舟笑著說,后來,那個當時不太理解的地產商,變成了張潤舟的長期合作客戶。

習慣一個人,習慣不浪費。聊到興起,張潤舟脫下了鞋子,指著襪子上的補丁,毫不在意地評論道,“你看,我覺得襪子穿得舊了以后很舒服,只要外邊露出的地方是好的,為什么要扔掉呢。”右腳的襪子破在二拇指的洞口,露出了里面顏色相近的補丁,左腳大拇指那個更大的洞口,除了露出一樣的補丁,還在洞口周圍鎖了一圈針腳,防止二次“擴大化”。

進來送茶的小妹看到眼前的一幕也還是波瀾不驚,仿若是早已習慣了自家老板這副勤儉持家的模樣,正和了張潤舟的話,“我不是為了這個采訪特意穿來的,我每天的生活就是這個樣子的。”

這個經常穿著補丁襪子來上班的董事長,身著一件多年前流行過的裸色西裝,用心地將穿在里面的白襯衫袖口翻出來,用他的話說,這是講究細節,忽略流行。“時尚這種東西過個幾年又回來了,你看我現在穿的這件,看起來很時尚,其實是十年前的舊西裝”,語調中不無老物新用的得意。

旁邊玻璃柜子里擺著的,是豪張思要為南方地產商樓盤設計的新模型,外形簡樸,注重功用,多少有些應了南邊兒的口頭語—“物似主人型”—將自己的穿衣哲學,延伸到設計風格上。不喜歡追隨設計的潮流,而更傾向于創造一種潮流。

舶來品要接地氣

豪張思設計公司的名字聽起來多少有些拗口,大多數人乍聽過后都很難能正確的復述出來,有叫“張豪思”的,有叫“思豪張”的,“有人還把我們叫成了張思德。”張潤舟自嘲。

豪張思的名字其實是像歐美命名常見的方法,將三個合伙人的名字首字母拼在一起就成了英文名HZS,H來自曾經設計過星河灣等諸多酒店項目的豪斯泰勒(Scott Hostetler),Z來自張潤舟的Zhang,S來自曾任歐洲迪士尼樂園規劃師的思圖德(Craig Studer)。三個合伙人的中文名拼在一起,就成了豪張思。

張潤舟一般是項目的總規劃師,他的設計理念,是要舶來品接地氣。“舶來的東西要與當地文化嫁接才容易成為經典”,張潤舟在出席某次建筑師集會的時候表示。“好的設計師,好的電影制作人,好的藝術家,他是有社會責任的,實際上非常巨大的社會責任。光自己提供一個高品質、有品位的設計還不夠,他們要引導大眾的品位提升。”張潤舟說。他身旁的落地窗外,被國人集體詬病已久的“大褲衩”依然聳立。

在張潤舟看來,真正的好設計,是能夠通過電影、繪畫、建筑等等不同的媒介,來達到讓老百姓審美品位提高的這樣一個共同目的。張潤舟眼里的好建筑,是帶有當地烙印,不可替代的建筑。“我不希望那個東西出來以后,感覺放在巴黎也可以,放在倫敦也可以,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也可以。”

這種理念在豪張思的很多設計中均能看出端倪,例如某次在廣州的住宅設計,張潤舟和他的團隊就以兩個巧思“嫁接”成功。當時大部分珠江兩岸的樓盤均以一線江景為銷售噱頭,但不可避免地就產生了一半住戶天天暢享江景,而另一半業主則雖然住在江邊,可惜日日處于“背水而居”的狀況。“我們把樓盤跟珠江設計成45°的夾角,這樣就有更多的用戶可以享受到珠江的景色。”張潤舟回憶道。

另一個當年讓人稱贊的設計細節,則是讓老廣州的西關大屋在設計中重生。西關大屋是清末民初時廣州的頂級豪宅,像北方的四合院一樣大都有兩三進的體量。跟北方大宅門所不同的是,西關大屋為了避暑,一二層的挑高均在3.5米左右,另外為了在南方多雨的季節考慮,西關大屋的功能性上多了騎樓這一本土化特色設計。

張潤舟的思路是本土文化上蓋出的新華廈,于是這珠江邊的荔灣新樓盤就有了生于騎樓的現代空中連廊,有了最高可達11米的室內挑高。似曾相識的設計讓前來看屋的老廣州們先是會心一笑,后是倍感親切。當年出海做外貿生意的廣州大班(中外通商商人舊稱),自家的女兒們就在西關大屋里上家塾,刺廣繡;現在的新西關小姐們,仍然能夠像她們的祖輩一樣,大雨中在騎樓下,和左鄰右舍的小姐妹們一起談笑風生。

除了商業樓盤,張潤舟還喜歡接受老本行的規劃項目。

郫縣豆瓣大家熟,但盛產豆瓣的成都郫縣三道堰鎮請張潤舟過去可不是為了吃豆瓣醬。這個距離郫縣六公里的小鎮是個千年古鎮,川人在這里繁衍了一千年,岷江的兩大支流柏條河、徐堰河也穿過小鎮流了一千年。

豪張思的規劃,還是本土化為主、現代技術為輔的張潤舟理念。老老實實地還原古鎮樣貌,而不是大興土木興建高級酒店和標新立異的度假村。豪張思計劃里的三道堰,是清理河道,建立橫縱交通網,拆除和白墻黛瓦老民居不太和諧的違建,最后重現那個當年古樸寧靜的川西水鄉。

“美國有名的事務所,不是在做標新立異的建筑,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品質,質量非常好的建筑,對城市來說非常貼切,功能做得非常好,不盲從傳統的審美、美學的比例,但很得體到位,絕對不是一個張牙舞爪、想展示自己的東西。”張潤舟解釋。

真正讓張潤舟擔憂的,是在二三十年飛速發展的經濟環境下,整個社會都處于一種高效率高浮躁的狀態。他擔心在這種亢奮狀態下,生產出而不是創作出的東西缺乏太多太多的思考、細節以及品位。追求潮流、追求利益的前提下往往設計會變成一具沒有內涵的空殼,外表搶眼,里面的東西反而不下功夫。“最后就出現造假,出現山寨。我沒時間思考,我當然要山寨。”張潤舟總結。由此,就不難理解,宋衛平的綠城、王石的萬科,有官方注資的遠洋集團和中糧,都先后成為了豪張思的合作客戶。

張潤舟的設計血統,多少源于他的生長環境。張潤舟家里,一屋子的設計師。“我父親、妹妹、妹夫本科是同濟的,我是清華的。我們家大體上分為同濟派和清華派。”張潤舟說。家里的設計血統一代傳一代,學院的建筑也是一種交棒。張潤舟最希望的,就是公司的設計師,清華建院的設計師,乃至社會上的千千萬萬的設計師,都能夠老老實實做建筑,不標新立異,少受時代發展過速的壓力,也就沒有雷同,沒有山寨,國際城市北上廣的城市面貌也就不用遭受同質化的困擾。

(孫立輝/圖)

[對話張潤舟]

設計為何物

記者:什么樣的設計才能稱得上是好的設計?

張潤舟:如果我們能用我們的設計把中國大眾對于建筑的理解和品位能夠提高,如果能用我們的設計把整個城市的整體的品質和品位提高,不是為了成名,為了標新立異,這就是一個好的設計。中國現在缺乏的是整體的城市的水平和品位,格調需要提高,需要大大的提高和改進,用設計來整體地把它提高,在美國非常多有名的事務所、大型的事務所在做這樣的事情。它的設計的每一棟建筑都很耐看,但都不是那種標新立異的東西,所以整個的城市感覺,品質就很高。

記者:你覺得國內的建筑設計現在能達到國外的這種程度或是規模嗎?

張潤舟:現在中國大城市的大多數建筑,都像在向路人說,你來看我,我這個多么招人眼,多么新奇,多么有創新。那種一開始我說的浮躁的心理,急功近利的心態,急功近利,不光是體現在掙錢方面,在創作方面、藝術方面都是這樣一個心態。我特別提倡的,是中國的建筑、中國的城市一定要走自己的路線,找自己的特色,我不希望北京以后,除了故宮、天壇、頤和園那地方,別的地方看起來跟國外的某個城市一樣,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建筑是應該帶有地域特性的,一定要能看出來是中國的城市,可以是中國南方的城市,是北方的城市。以前有,現在越來越少,逐步消失掉,這是個非??杀默F象,所以我希望能夠用我們的一己之力,能夠慢慢地做出真正的中國城市,具有自己的城市的風貌、格局、空間,特有的感召。

記者:家里不同“派系”的設計風格,給你帶來什么影響?

張潤舟:家里設計師特別多,我父親是同濟畢業的,妹夫和我一樣是哈佛的博士。一家人在無數次的大同小異的爭吵后得出共識—一討論就吵架,所以最好是不討論。從此,只要是專業問題,家里人都有默契地不在家討論了。倒是我公司里老四所的設計人才也不老少。天大的多,清華的多,哈佛的也多。

記者:你作為設計師,有考慮過從什么方面來提升大眾對建筑的審美水平嗎?

張潤舟:我最希望的就是,設計師能夠老老實實地做建筑。如果大家都能夠這樣做好自己的那部分,而不是誰都像去爭搶最強音,不愿做配角,那我們城市的整體建筑水平就統一,就整齊,就能夠提升大家的審美水平。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