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冰壁上的華爾茲
對半袋餅干而言,攀冰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這項運動所帶來的挑戰—在垂直的冰壁上,先鋒攀的掙扎與努力,和沖墜作斗爭,體驗各種命懸一線的刺激感覺。
對半袋餅干而言,攀冰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這項運動所帶來的挑戰—在垂直的冰壁上,先鋒攀的掙扎與努力,和沖墜作斗爭,體驗各種命懸一線的刺激感覺。
半袋餅干
極限戶外攝影師,戶外運動達人。2000年開始戶外運動,熱衷于登山、攀巖、攀冰、滑雪、山地車、風箏沖浪等。
冬日,北京密云,云蒙峽的百米瀑。
由于終年不見陽光且水量較大,這里的瀑布在寒冷的冬季形成了一道道寒冰鑄成的峭壁。銀裝素裹的巨大冰柱,如同一條條潔白的哈達懸掛在半空之中,又如同白天里閃現的一道道銀河般耀眼壯觀—這是北京周邊形成最早的自然冰壁,也是攀冰愛好者們最鐘情的一條攀爬路線。
很難用文字形容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冰壁之美:峽谷中的流水被無聲定格在人們的眼前,取而代之的是冰雪帶來的靜謐世界—這種安靜很快被攀冰者所打破。冰鎬鑿進厚厚的冰壁里,發出了清脆的“咔咔”聲,給寒冷的天氣帶來一種生命力。一個又一個身穿沖鋒衣的攀冰愛好者,腳蹬高山靴和鐵爪,雙手拿著冰鎬,戴著頭盔、面罩和墨鏡,披掛著繩索和安全帶,全副武裝地朝晶亮陡峭的冰壁發起了挑戰。
半袋餅干也是其中的一員。天氣的寒冷沒有打擊他的熱情,反而讓他興奮不已。就像一只靈活的壁虎,半袋餅干用冰鎬和冰爪牢牢抓住冰壁,緊緊地貼著冰壁垂直前行。冰壁散發的寒氣不斷提醒著他,盡管攀爬的過程一路都非常順利,但冰壁上的意外,往往隱匿在每一個看似平常的細節中—如果冰鎬沒砸實,落下的冰碴會劃傷臉部;如果保暖措施沒有做足,會被嚴重凍傷;如果固定在冰面上的保護環不慎脫落,更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這一回,半袋餅干差點栽在一根枯樹枝上。攀爬冰壁的過程中,半袋餅干習慣性地依靠在攀冰線路上的一根樹枝上,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根樹枝早已枯萎,經不起依靠了。
枯樹枝斷了!來不及反應,半袋餅干突然發生沖墜,從冰壁上下跌。多虧了攀冰前做的充分保護措施,半袋餅干安然無恙。他忍不住后怕起來—在自己沖墜的位置下方,正好是一個突起的冰包,要是人掉在上面,不骨折也肯定會遍體鱗傷,很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這是半袋餅干離危險最近的一次攀冰。攀冰,被稱作“冰壁上的華爾茲”。然而,這場華爾茲也處處充滿危險—但正是這種冒險帶來的刺激和自由,讓許多像半袋餅干這樣的攀冰愛好者為之癡迷、瘋狂。
挑戰寒冷
半袋餅干的戶外運動之路始于2002年。那一年,他收拾行囊,開始了自己的背包旅行。雖說一路上走的都是些名勝古跡、名山大川,“都是些收門票的地方”,但至少讓他踏出了走向戶外的第一步。漸漸的,這樣的旅行方式不再能滿足他對自由的向往,他決定要到人少、還不收門票的地方好好玩一玩。
2005年,半袋餅干爬了次小五臺。這次與大自然的近距離接觸,不僅讓他親身感受到蔥郁的林木,高聳的山巒和湍急的溪流,也讓他愛上了徒步。
接下來,他便開始玩其他的戶外運動,攀巖、登山,然后從夏天的山地車玩到冬天的滑雪……戶外運動逐漸成為了他的生活習慣。“戶外運動比較讓人忘記城市的喧囂,同時讓自己專注做一件事情。呼吸新鮮的空氣,看別人看不到的風景,體會被人體會不到的感受,后來逐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融入生活了,不出去就憋得難受。”
攀冰給半袋餅干的第一感覺是“極限”和“酷”。而第一次接觸到攀冰,則是在2006年。當時的半袋餅干正將自己的身心狂熱地投入到登山運動中去。他的目標是攀登勃朗峰,而攀冰則成為了他實現目標的一個關鍵。勃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國的上薩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法語里邊,勃朗峰意為“銀白色的山峰”,這里是登山運動的勝地,山上終年被皚皚的白雪所覆蓋,即便到了夏天也不會融化。
為了登上這座西歐最高峰,半袋面包開始了攀冰技術訓練。攀冰之前,半袋餅干學習了各種攀冰技術器材,尤其是繩索、安全帶、下降器、保護器、冰爪、冰鎬等的使用。“高海拔冰川冰雪,難度多變,挑戰更大。”半袋餅干說。
實際上,攀冰是在攀巖運動發展中誕生的分支,屬于一項基本技能,是攀登高山、雪山的必修科目。但相較于攀巖,攀冰還面臨著另一個要征服的困難—寒冷的天氣。直面寒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早晨爬起來,然后開車去攀冰,還要凍上一天,確實很難受。”但寒冷也給了攀冰者更多的鍛煉機會。畢竟,在寒冷面前,惡劣的天氣情況也就不顯得那么可怕了。“冬天頂多下個雪,刮個風,會導致溫度更低??朔诉@一點,也就沒什么可怕的了。”
“攀冰是一項非常有技術含量的運動,它考驗的是攀冰者的力量、平衡、勇氣、耐力、判斷力等多個方面的素質。”對半袋餅干而言,攀冰最大的吸引力,在于這項運動所帶來的挑戰—在垂直的冰壁上,先鋒攀(攀冰術語,指在天然冰壁進行首次攀登)的掙扎與努力,和沖墜作斗爭,體驗各種命懸一線的刺激感覺。在他看來,攀冰的難度并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攀冰者對安全、對自我能力的認知。“安全第一”,永遠是極限運動的首要前提。
極限快感
前幾年,冬天的每個周末,只要天氣不錯,半袋餅干都會約上一幫熱愛戶外運動的朋友,來到北京密云的桃源仙谷攀冰。這里有多處天然冰瀑,是北京周邊的攀冰勝地之一。無論專業選手還是初級體驗者,在這里都能找到合適的冰壁。
“實際上,只要有高山雪山的地方,基本上都能找到攀冰的冰川。”除了北京的桃源仙谷、云蒙峽、天仙瀑,半袋餅干也喜歡到四川的雙橋溝去攀冰—這里的山澗密布溪流,到了冬季能形成百余條冰瀑,能滿足不同水平的攀冰愛好者的需求,是國內最好的攀冰勝地。而在國外,北歐和加拿大也是半袋餅干推薦的攀冰好去處,“那里有很多難度特別大的冰瀑”。
“攀冰運動在中國開展不錯。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攀冰運動,登山的人也練習,不登山的人也練習,算是冬天的一項很有意思的戶外運動。”熱愛攀冰的人,大都是戶外運動愛好者,而他們也都是從攀巖或者登山開始,從而逐漸接觸到攀冰的。
每一年,因為攀冰,他都能結識到很多喜歡戶外運動的好友,而這便是攀冰最大的樂趣—“大冬天里,和朋友們在一片冰壁上嗨皮,很有意思;和朋友們一同完成一條線路,更是一種成就感。”
這種成就感來自面對陡峭冰壁時燃起的斗志。往上攀,是征服;到了冰頂再下降,是過癮??粗υ诒谏狭粝碌暮圹E,聽著冰鎬在冰上鑿出的聲響,極限的快感便在這樣的冒險中油然而生。
“挑戰、堅韌、冷靜沉著”,半袋餅干這樣形容自己對攀冰精神的理解。
帶著鏡頭去攀冰
去年,因為攀冰,半袋餅干受了幾次傷,于是便減少了攀冰的頻率。而曾經的“攀冰周末”的娛樂也漸漸地中斷。但他與攀冰的緣分并沒有終結。今年上半年,半袋餅干帶領著幾位攀冰運動員,參加了在韓國青松郡舉行的攀冰世界杯。用他的話說,此行的目的,是為了“開拓眼界,看看國際高手是如何攀冰的”。
半袋餅干的另一個身份,是極限戶外攝影師。帶著鏡頭去攀冰,成為了他延續自己攀冰故事的另一種方式。一開始,他只是單純地喜歡攝影,記錄自己在從事戶外運動時看見的那些有趣的片刻。一路上拍得多了,居然也在圈子里有了名氣。再后來,“戶外+攝影”的狀態,成為了他的生活方式。
站在攝影師的角度,半袋餅干覺得“用鏡頭來體現攀冰者在冰壁上攀登的狀態,其實比攀冰還要難一些。”但他拍攝的照片總能帶給人驚喜。在他的鏡頭下,冰掛晶瑩剔透,冰瀑雄奇壯觀,藍天下,一個個在冰壁上揮舞著冰鎬向上奮力攀登的人,成為了雪白天地間唯一絢爛的色彩。
實際上,從海拔幾千米的冰壁往下看,是遠方開闊的天空和地平線,那是常人在平地上無法看到的風景。而身旁晶瑩剔透、散發寒氣的冰柱又各具姿態,也不失為一道有趣的風景。但在半袋餅干的眼里,攀冰時所看見的最美風景,永遠來自懸掛在冰壁上攀冰的人。“有這些人在攀冰,冰壁才會顯得更加美麗。”
蘇格蘭高地,是半袋餅干下一個攀冰計劃的目的地。“這個地方在大西洋海邊,巖石的山壁上在冬天會有寒冷潮濕的水汽凝結的薄冰,是混合攀登的好地方。”
關于半袋餅干攀冰的故事還在繼續。也許他的明天,就像他現在所描繪的理想生活那樣,“自由自在,在有生之年能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體會更多風情。”
攀冰技術
德式技術:是比較安全的攀冰方法,它采用兩支小冰鎬,輪番插入冰雪坡中交替上升或下降,有點類似于攀巖的方法,即“三點固定、一點移動”。由于非常適合攀爬坡度大于60度小于90度的冰壁,現在大多數攀冰者都采用這種技術。
法式技術:起源早于德式技術,攀爬特點不同于一般的攀巖技術:用一支大冰鎬攀爬,采用“兩點支撐,一點移動”技術,即用一只腳或一支冰鎬支撐身體,移動另一只腳或冰鎬,因此它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且冰坡超過60度時一般不采用此種方法。
攀冰裝備
冰鎬:在攀冰時支撐身體的主要工具,需要成對使用,其中一把的后端有錘,另一把的后端有冰鏟,在握手處的尾端通常都有腕套,可以將冰鎬套在手腕上,以防失手滑落。
冰錐:使用合金鋼制成,呈空心螺旋狀,固定在冰面上,用力旋轉深入冰層。在冰面上起到固定主繩、保護安全的作用。
冰爪:分為8齒、12齒、16齒等。使用上分為卡式、捆綁式兩種,卡式使用方便,尤其在外界條件突變或環境惡劣時,取出冰爪扣上高山靴即可。捆綁式安全牢固、可靠。與高山靴配套使用。
頭盔:在攀冰時必須佩戴專用的頭盔,防止碎冰、石塊飛落打中頭部造成意外。
高山靴:高山靴重量輕、強度大、保溫性能好,是專為登山探險而研究制造的。
雪套:防止碎冰以及融水灌入高山靴內,同時保護褲子不被冰爪,利冰刮破。
面罩/風鏡:防止碎冰、石塊擊中面部和眼睛造成損傷。
墨鏡:保護雙眼不被冰面反射的陽光刺眼,同時可以防止碎冰、石塊擊中眼睛。
其他的器材包括安全帶、繩索、上升器、下降器、快掛、主鎖、緩沖帶等與攀巖是一樣的,此外還需要分指手套、登山服等保暖、防水、透氣的服裝,以及可裝下所有裝備的技術背包。
注意事項
● 攀冰前要勘察地形,選擇攀登路線和時間。
● 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除了一些人工澆筑的冰壁,攀冰一般選在深山峽谷之中,深山峽谷中的風很大,大風天不利于攀冰。
● 對冰質的考察是有必要的。攀冰不宜選擇冰太脆的地段,太脆的冰容易斷裂,冰鎬和冰爪抓不住。好的冰質表面冰層可能會稍稍發軟,里層較硬,冰鎬敲下去冰不易斷碎。冰瀑的冰質不好或形勢險惡時,就需用安全繩索進行保護。
● 注意冰鎬和冰爪的使用。將冰鎬扎入冰面時,不要用力過猛,而且冰鎬不要晃動,因為這樣會使冰面破裂,影響其穩固性。踢腳時要用力使冰爪尖牢扎入冰面。正確的動作是提腳的同時,以膝關節為軸,利用登山鞋的重量,使腳平穩地前踢,使冰爪的兩個前齒都能扎入冰面,第二齒應該抵住冰面。注意,腳不要上下晃動,否則容易使冰面破碎而不牢固。另外,腳要平直,如果呈八字形扎入冰面,就不能充分發揮冰爪的作用。
● 除安全帶等必要的保護性措施外,攀冰時還必須佩戴頭盔,以防碎冰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