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改革二十年 保費還是這么貴

收權、放權,二十年來,中國車險一直搖擺于價格管制和市場化之間。在幾乎沒有競爭的車險市場,三家大公司坐地收金,小公司普遍虧損。新一輪車險改革再度釋放出了市場化的信號,“如果你的風險記錄良好,保費會明顯下調”。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許嘉斯 謝嵐

2013年的中國汽車銷量超過2000萬輛,保費超過4000億元。 (CFP/圖)

收權、放權,二十年來,中國車險一直搖擺于價格管制和市場化之間。在幾乎沒有競爭的車險市場,三家大公司坐地收金,小公司普遍虧損。新一輪車險改革再度釋放出了市場化的信號,“如果你的風險記錄良好,保費會明顯下調”。

“我都好幾年沒發生事故了,怎么保費還這么貴?為什么不能便宜一半或者打三折呢?”2014年8月,車險無憂網站CEO帥勇說,這是他創辦網站兩年以來被客戶問得最多的問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2013年的汽車銷量就超過兩千萬輛。但奇怪的是,商業車險卻長期處于非市場化的狀態,定價權牢牢掌握在保監會手里。在這個無法競爭的市場上,大公司(如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盈利無虞,而大批小公司則掙扎在虧損線上。

不過,業界呼吁多年的商業車險改革最近有望重新啟動。7月底,中國保監會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了《關于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緊接著,8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草擬了《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示范條款》,在內部征求意見。

8月13日,時隔八年,國務院推出了保險業發展的新“國十條”(《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市場主導,政策引導”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過去20年來,商業車險的費率經歷了收緊、放松、再收緊的改革歷程。此次強調“市場主導”的新一輪改革,是否真能讓保險公司展開競爭,把定價權還給市場?

核心是費率改革

新一輪車險市場化改革其實發端于2012年。

“當時保監會的通知很快就掛出來了,但是后來發現這個事兒越商量、越研究,越是不敢放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系教授庹國柱還記得當時的一個規定,達到四條要求(資本、償付能力、車輛承保數額、經營時間)以上的公司可以自主定價,“結果大家算了一下,全國就那么兩三家可以達到標準”。

又耗了兩年時間,2014年6月27日,在長沙召開的中國車險承保人聯席會議上,中國保監會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