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之辯】國資改革繞不開頂層設計訪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曙光
有的問題沒想明白,想讓地方去試,完了作為樣板推廣。實際上沒法做樣板,因為主要的資源類企業都在中央。沒有頂層設計,一到操作中,改革就又回到了源問題,即國資管理體系如何改革、國資委如何改革,這個問題繞不開。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4年3月15日,中國石油冀東油田油氣勘探開發施工現場。資源類央企如何“混”,眾所矚目。
編者按:2014年8月18日,廣東省國資改革路線圖出爐。至此,已有超過20個省市陸續公布了地方國有企業的改革方案,混合所有制,則是幾乎所有地方版方案中共同的關鍵詞。
本輪國資改革到底有哪些突破?混合所有制應該是什么?地方試點如何與頂層設計互相借力?就這些問題,南方周末專門采訪了常年研究國企改革的多位人士,并歡迎各界來稿,本報將擇要刊出相關爭鳴。
“混合所有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誰來主導。
到底是國退民進還是國進民退,還是國進民進,國大進民小進,還是國小進民大進,想清楚了嗎?
有的問題沒想明白,想讓地方去試,完了作為樣板推廣。實際上沒法做樣板,因為主要的資源類企業都在中央。
沒有頂層設計,一到操作中,改革就又回到了源問題,即國資管理體系如何改革、國資委如何改革,這個問題繞不開。
模糊的突破
南方周末: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了國資改革的方向,包括管資本、混合所有制和分類管理,到現在各省市開始陸續推出地方版的國資改革方案,國資委也發布了自己的改革方案,你認為其中有哪些突破和問題?
李曙光:三中全會決議對國資改革并沒有系統的方案,沒有頂層設計,只是含混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