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之辯】民資混國資,究竟誰能管誰訪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農
改革的初衷是把與公權力結合的國有資本盡量從經營性和創新領域撤出來,讓民間快樂地去創業。所以我對它進入高科技和創新型領域尤為擔心。民資必須要以企業方式進入國資壟斷領域,而不是以股權方式進入。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北京地鐵目前實行全線網“一票制2元”的低票價政策,耗費巨額財政補貼。從事公用事業的國企是否應該更市場?爭論經年不休。
改革的初衷是把與公權力結合的國有資本盡量從經營性和創新領域撤出來,讓民間快樂地去創業。所以我對它進入高科技和創新型領域尤為擔心。
民資必須要以企業方式進入國資壟斷領域,而不是以股權方式進入。
國有資本不能與民爭利
南方周末: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了國資改革的方向,之后,國資委和部分地方政府發布了相關的改革方案,包括管資本、混合所有制和分類管理,你認為有哪些突破,存在哪些問題?
趙農:國資改革應該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打破壁壘讓民營資本進來,而且要以民營企業的形態進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