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要打仗了 準確認識今天的世界

英國《經濟學人》首先撰文稱:今天的世界形勢與1914年一戰爆發前的形勢很相似,好像世界大戰很快要爆發似的。中國國內也有一些人附和上述看法。是不是要打仗了?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準確認識今天的世界。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郭紓妤

(向春/圖)

1978年,蘇聯大軍壓境,中國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脅。1989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全面制裁,中國的外交跌入了低谷,處境十分困難。今天的情況雖然復雜,但比過去那兩個階段要好。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周年?;仡櫄v史,審視現在,展望未來,當然十分必要。然而,卻出現了一股聲稱歷史可能重演的熱潮。英國《經濟學人》首先撰文稱:今天的世界形勢與1914年一戰爆發前的形勢很相似,好像世界大戰很快要爆發似的。中國國內也有一些人附和上述看法。2014年1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聲稱:今天的日中關系很像1914年前的英德關系。此言一出,更加推動了一股拿歷史和現實比較的風潮,一時間國際上和中國國內都大談戰爭,好不熱鬧。我去國內各地,人們紛紛問我是不是要打仗了。這在改革開放以來還是第一次?!秾O子兵法》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不是要打仗了?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準確認識今天的世界。

把握時代主題是認識世界的關鍵

1992年南巡講話時的國際形勢如何?蘇聯解體了,東歐發生了劇變。如果思想還停留在戰爭與革命時代,會認為敵人將大舉進攻。鄧小平卻說: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

國際關系錯綜復雜,變化多端,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決定天下大勢的是時代主題,把握時代主題是準確認識今天世界的關鍵。否則就會像瞎子摸象一樣,把局部當全局。

二十世紀很長的時間里,是在戰爭與革命的時代中度過的。列寧在1916年曾做出一個著名論斷,指出當時的時代是帝國主義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個論斷是列寧帝國主義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世紀所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十月革命、中國革命、戰后席卷全球的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證明這個論斷是正確的,符合實際的。

時代的主題與世間一切事物一樣,是變化的。中國發現時代主題變化的第一人是鄧小平。上個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反復對外講一個觀點,即當今世界面臨兩大問題,一個和平,一個發展,兩大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根據小平同志的論斷,我們歷屆黨代會一直堅持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時代主題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是國際關系中最大的變化,是統領一切的變化。把握時代主題,對中國影響極大。

請大家想一想,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直到毛主席去世前,毛主席揮之不去的憂慮是戰爭,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在當時的形勢下,準備打仗成為全國工作的中心。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的中心工作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摒棄了階級斗爭為綱,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三中全會的公報,雖然沒有講時代問題,但工作中心的轉移包含著一個大判斷:就是戰爭在可預見的將來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