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的代價
一年多前,朋友結束了在香港的考察觀光。在機場,就在即將登機前,朋友卻被機場工作人員禮貌地攔下:“對不起,你現在不能登機。”
“為什么?”朋友吃了不小的一驚,“我的機票有問題嗎?”
“機票沒有問題,但登機不行,因為你還有一本從圖書館借閱的書沒有歸還。”
最終,朋友還是錯過了那次航班,一個星期后,他才順利乘機離開香港。
不料,事情并沒有就此畫上句號。2014年,他的女兒被保送到香港一所大學讀研究生。大喜過望之下,朋友決定送女兒到香港,可是,當他辦理赴香港的簽注時,卻再次遇到不小的尷尬——在最后環節,他被拒簽了。
在朋友看來,她符合出境的一切條件,因此他很想弄清楚被拒簽的原因是什么。不久之后,他的這個愿望得以實現,他被拒簽的緣由,還是那本一年前沒按時歸還的書。這是女兒出國后告訴他的,女兒還告訴朋友,像他這樣有過不良信用記錄的人,除非以后換一個新名字,否則很難再邁進香港的大門。我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聽朋友提起過這件事,朋友顯然很在意它,每次講述之后,朋友都會感慨:同樣是華人城市,香港人的高素質,就是被這么“管”出來的,相比之下,現在國人對自己的約束,簡直就是一種放縱。
相似的故事還發生在有著香港警察身上。一位與我相識的公司老總,在去香港談一單生意時,因為不熟悉當地的左行車道,故而在駕車時違反了交通規則。迅速趕來的交警撕下罰單遞給友人,這位友人卻將一盒好煙連同罰單一齊塞到警察手里,駕上車子揚長而去,他天真地認為這件小事完全可以通過關系擺平,就像在內地一樣輕松??墒?,他錯了。拒繳罰款的他在一個星期后,收到了法院的傳票。更令他驚愕的是,他居然以兩項理由被起訴,一是拒繳罰款,二是賄賂警員。事后,朋友在他的博客中原原本本地記下這件事,他還說:在他的印象里,香港原本只是一座燈紅酒綠的城市,通過這場“官司”,使他對這座城市產生了一種敬畏。令香港熠熠生輝的,不僅是充盈的物質和繁榮的經濟,更有昌明的法制和官員的廉潔。
兩位友人的際遇,讓我想到很多,的確,他們在境外遭遇到的尷尬,僅僅是一本書、一張罰單造成的,可是,從這一本書和一張罰單里折射出的,又僅僅是芝麻似的小事嗎?或許,在國內一個人少還一本書,通過關系逃避一次罰款,并不會對他有過多的妨礙,可這種無規則的秩序所帶來的,絕不是大家都得到“方便”,而是公眾的利益普遍受到損害?,F在,國內一些地區在外觀上已經與發達國家難分伯仲,但若多加留意,仍能區分出其中的差距,上邊的兩個故事,或許就是導致這種差距存在并不斷拉大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