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感動的細節
香港地形以山地為主,地面上除過高樓、道路之外的地表全被植被覆蓋,很少有沙土飛揚。我赴港時穿的一雙皮鞋,回到家里也依然锃亮如新。路上的汽車,幾乎見不到“身披塵衣”或用泥水來“噴繪裝飾”的。
2013年7月14日至20日,我校54名教師赴港參加了為期一周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動。
此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個驚喜,因為此前在我的人生規劃中從未奢望過赴港一游,而且這次香港之行給人留下的印象,更遠勝“一次豪華游”。它使我們分別從教育、歷史、文化、科技、政治、金融、風景名勝等各方面立體地了解了香港。
在這七天里,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香港社會的高度文明(我再次所說的文明是指一切美好的、進步的東西,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對香港社會的政治、金融和科技文明,我雖然也深有感觸,但由于認識水平有限,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清楚,一句話,最能體現文明的總是細節。
香港地形以山地為主,地面上除過高樓、道路之外的地表全被植被覆蓋,很少有沙土飛揚,空氣濕潤清新,我赴港時穿的一雙皮鞋,回到家里也依然锃亮如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穿梭往來的汽車,幾乎見不到“身披塵衣”或用泥水來“噴繪裝飾”的。
香港地狹人密,寸土尺金,但植物卻和現代化相得益彰。在香港,很少能看到土的原色,絕大部分的地表都被綠色覆蓋。除過少數地方是人為刻意造綠之外,都保留了本地土生土長的樹木和植被。無論修路、建房,能不破壞的草木都竭力保留。即使有花草的種子落在綠化區之外長成植株,只要不影響人們的生活,你都不必擔心它會被毀掉。
或許是因為土地金貴,所以香港對土地的利用也非常高效。這不僅體現在香港摩天大樓的數量為全世界之最,還體現在道路建設上。
香港的繁華街道和主要干道都非常窄,大約有七米寬,僅僅能容兩輛大巴車會車通過。道路兩邊的人行道約五十厘米寬,如果兩個人要從同一側逆向而行,相遇時必須有一個人側身,另一個人才能通過。香港的公路多為S形的盤山公路,在連接上下路面的陡坡上,通常會順著山勢(即使是八十度左右的陡坡)焊接出一道一道的鋼梯,供單個人上下行走。
在香港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700萬的常住居民和大量地流動人口,逼仄的空間卻擠壓出來了香港人高度的文明。出門遛狗自備清潔用具,主人神色自如的清理狗狗的便便,讓人嘆為觀止。
有一天早上,由于接我們的車還沒到,我們四五十個人就站在一片空地上圍成一圈閑聊說笑。很大一會兒,才有人發現我們擋住了一輛車的去路,等車子離開后,有人說了一句:“司機怎么不鳴笛提醒我們呢?”這句話被導游趙小姐聽到了,她笑著解釋道:“這就是香港!你擋住了車子,司機會耐心地等你讓出道之后才會開走,絕不會連續鳴笛催促你。因為他們覺得那樣做一方面會吵鬧別人,另一方面也是不尊重人。”從那之后的幾天里,當我們出沒于繁忙的車流中時,我隨時都會注意聽,竟然沒有聽到過一次尖利的汽車鳴笛聲。不管是商場、酒店,甚至是鬧市區,人們說話時都輕聲細語的,絕少有操廣東口音的人大聲喧嘩、肆意說笑的。所到之處,讓人感受到的始終是——香港繁華卻不吵雜!
香港的道路多是盤山公路并且只有7米寬,在極大的彎道處,即使是兩輛大巴士會車也不鳴笛,而且車速極快,當兩車幾乎相擦而過時,我們這些內地來客就會驚呼起來并嚇出一身冷汗。但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這不僅僅是因為這里的司機技術嫻熟,更多的是因為他們他們非常遵守交通規則,即使對面沒有來車他們也絕不會騎著中線或搶道行車,始終是各行其道。這也可能就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在香港的各主要干道和十字路口即使車行十分緩慢卻,依然秩序井然不會堵塞的原因吧。
由于此次訪問主要是教育交流,所以對于有關教育的事項,我會更加留心。不過,我關注的依然是細節。
參觀香港大學的圖書館時,發現圖書館開辟了一個“兒童閱讀專區”,這是供附近社區的兒童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到此借閱圖書。后來,在香港立法會的一樓,我又發現了一個專門的“兒童學習室”,經詢問工作人員我才了解到:它是一個專供兒童學習游戲的場所,立法會定期將一些法律知識編排成游戲的形式,讓兒童在喜聞樂見中學法、懂法、用法,為將來做一位守法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也許正是由于香港人對教育從小事、實事搞起的做法,才建造出了一艘龐大的香港教育航母,使香港的八所高等院校就有一半以上位列世界名校。
在香港的七天里,我們時時處處看著、聽著、感受著,也深深地贊嘆著香港高度的社會文明,更強烈地批判著我們自身的低俗和蒙昧。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只簡單停留在思想層面的自我批判上,而應該更多地落實在知恥而后勇的行動上。我們不僅要擴大見聞、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教給學生文化知識;更要徹底改正自身的諸多陋習,用高尚的人格和文明的行為去教育影響每一個學生,進而去提升我們社會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