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誠——在香港的二天二夜
在小城游玩,不用擔心迷路,無論衣著光鮮的上班族,帶著安全帽的工人,還是路過的市民,只要被問及,都會放慢腳步,放下手邊的事耐心回答。是我們太幸運,還是這座城市本就如此熱情?
我懷揣著激動、緊張、忐忑等各種心情,來到香港;我不是商人、政客、名流、富二代,我只是一個來自大陸中產家庭的學生。
問路
路上,幾乎所有行人都拿著雨具匆匆而過。站在十字路口,香港人行道紅綠燈特有的鈴聲“嘀嘀嘀”的催促著。
“往哪兒走啊,這么多岔路口?”女孩焦急地問道,一只手舉過頭頂,試圖遮擋突然降臨的雨水,另一只手放在身旁的行李箱上;
“別著急,我看看地圖”,細密的汗水從男孩臉上滲出,“這里到處都在整修,不好辨別方位,應該是一直往下走吧?”
悶熱的空氣夾雜著海風,像溫水一樣,把初來乍到的興奮與不安慢慢暈開。
“你哋要去邊度???有咩可以幫到你啦?”一個老人湊上前來。
“啊……,對,我們要去這個酒店,在尖沙咀。”男孩楞到,有些語無倫次。老人仔細端詳著地圖,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你們從這往前走,右拐有個地鐵站,可以坐地鐵去,在尖沙咀站下就好。想看風景,走過去的話,有點遠,先……”老人認真的說出了很多條線路,看我們決定步行前往,又說到:“我可以送你們一段路,跟我一起走吧。”
兩人面面相視,急忙點頭道“好”。
“你們剛來香港吧,在香港這個季節出門要帶雨具的,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下雨……”短短的幾分鐘路程,老人還講了很多在港注意事項,分開前,又重新把路線強調了一遍才離開。
這樣,兩個人就走一路,問一路。悶熱的天氣,斷斷續續的太陽雨,但無論衣著光鮮的上班族,帶著安全帽的工人,還是路過的市民,只要被問及,都會放慢腳步,放下手邊的事耐心回答,商鋪店主甚至會離開收銀臺,走出店門,指明方向。
“你有覺得”女孩頓了一下,“被歧視嗎?是我們太幸運,還是這座城市本就如此熱情?”
“完全沒有!我來之前還擔心這個問題來著,看來我們是被(輿論)誤導了。”男孩道,“這種在異鄉,被人幫助的感覺太好了!以后咱也得如此待人。”
在他們眼中我沒有“陸客”的標簽,我只是需要幫助的遠方客人。“真誠的對待每一位異鄉人。”這是我作為一個惶恐的旅客對這座小城最深的感觸。小城不大,卻自有得人心處。
下一站在那
“星光大道走完了,我們下一站去哪?旅游指南上的這個天星小輪也不知道在哪坐。”男孩邊走邊問。
“你看,那不是碼頭嘛!”女孩興沖沖地跑了過去。
在小城游玩,不用擔心迷路,從走出機場那一刻起,這座城市就好像知道你會在哪里尋求幫助一樣,每當你想要找尋幫助時,360度旋轉后,你會發現不遠處就有路標清楚的告訴你如何前往“銅鑼灣”“Toilet”“地鐵站”等等。小城真誠的對待旅客,似為每一位旅人量身打造一般的客制化服務,讓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這是一座神奇的小城,只要處在其中,每個人似乎都會不自覺的成為文明的符號?;蛟S不是每一個市民都懂得何為“文明”,他們只是真誠、盡職的工作來詮釋他們所理解的“文明”,這是它的魔力。
這座小城擁有全球最頂尖的科學技術,它是全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無數的精英聚集在這里,然而現代化的鋼筋水泥,高樓林立沒有硬化那顆真誠的心,它華麗驕傲卻不自滿自負,小城大誠,它對每一個微小的生活細節的關注也闡述了它的溫情,到訪者無不虔誠的迷戀上那份屬于它的城市氣息。
這是一座“小”城,因為它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但它擁有“大”誠,真誠的感染者每一個踏上這片土地的人。“小”城,卻有700多萬人口,每個市民都身體力行的詮釋真誠和文明,小城終成“大”誠。
小城,小事,卻無一例外的讓人感受到鋼筋水泥叢林下那顆真摯的心。我沒有一堆代表社會地位的名號,但我卻愛上了這座小城。
以上是我在香港二天二夜發生的故事,純屬真實,無意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