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李寧:陰暗的日子,陽光的日子

1962年出生的李寧幾乎經歷了中國最壞的年景和最美好的時光:三年困難時期時出生,5歲隨父母下放,“文革”后第一批大學生……一般的人只能申請到幾十萬的項目,而且都很難。但是李寧往往不費力氣就可以申請到成百上千萬的經費。

責任編輯:孟登科 實習生 朱亮韜

這些年,為了讓自己的轉基因產業化夢想早日成真,李寧跟豬、牛打交道的時間,可能比跟家人還多。圖為2010年7月,李寧陪同農業部領導視察中國農大的轉基因奶牛實驗基地。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把每一個充滿陽光的日子和每一個陰暗的日子串起來,就會鑄就偉大的人生。”

“請問一下李寧老師住哪棟樓?”8月下旬的一天,南方周末記者在北京市圓明園西路3號院問路人。

“你說的是那個李老板吧。他那么有錢,怎么可能住我們這個小區?”路人答。

這是中國農業大學一個有二十多年歷史的家屬院,李寧在中國農大工作之后最早居住的地方。典型的筒子樓,沒電梯,樓道里無數的小廣告,循著他的舊地址敲門,無人應答。隔壁鄰居說,里頭住的是學校后勤的一位老師夫婦,至于李寧,她從未見過。

李寧現在住的其實是西校區內一棟5層的院士樓,離他的實驗室不過幾步路的距離。有門禁和電梯,一梯兩戶,李寧家住2樓,目測有一百多平米。南方周末記者踏訪的那個午后,窗簾一直拉著,鄰居說,自從李寧出事之后,已經好久沒看到他愛人了。

新老兩套房子就像是李寧人生的真實寫照,一個8歲跟父母下地插秧、沒有任何背景的知青后代,憑借著一己之力,最終在45歲那年問鼎中國工程科技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工程院院士。

“耐得住寂寞”

路人口中那個有錢的李老板,在熟悉他的人眼里卻是個簡樸的人。王月是李寧的學生,跟了李寧五年。他努力回憶,都沒有想出李寧有任何奢華之處。他們有時候經常一塊到籃球場打球,打完球,李寧還是一樣跟他們一起去吃8塊錢一碗的馬蘭拉面。

幾乎每年,李寧的投資人黃中石都會在北京跟他聚兩次。他請李寧吃飯,李寧一般都不去。李寧請他吃飯要么在學校食堂,要么在學校路邊的新疆菜館。“有一次沒吃完,他還打包帶走。”黃中石說,他跟不少大陸的官員和商人吃過飯,但還從來沒有看過有人打包。

對于吃飯要求不高的李寧,對于學術的要求卻極其苛刻。王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