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這五年】新疆投資者:從艱難中淘金
豐富的資源、優惠的政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未來想象空間,都在支撐著新疆地區外來投資額的增長。但“劣勢”也同樣明顯,比如穩定形勢的變化、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本地員工、又慢又不穩定的物流。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喀什市疏勒縣,街頭一名維吾爾族小孩子牽氣球走過。
豐富的資源、優惠的政策、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未來想象空間,都在支撐著新疆地區外來投資額的增長。但“劣勢”也同樣明顯,比如穩定形勢的變化、難以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本地員工、又慢又不穩定的物流。
搬,還是不搬?
“新疆有工業用電,不上國家電網,每度只要3毛錢左右,比我們現在便宜了一半,一年下來,就可以節省一千多萬元。”
2014年以來,浙江商人寧海興一直在琢磨著,要不要把自己的工廠,從老家搬遷到新疆去。他的工廠,是一家“藍寶石”深加工企業,主要的產品之一是時下最熱門的手機用“藍寶石屏”。
寧海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公司每年營業收入近兩億元,但凈利潤不高,一千來萬。除去藍寶石的物料成本,很重要的一塊開支,就是電費,“藍寶石深加工是個高能耗的行業,我們每個月電費就是兩百多萬元,而且必須得按周交,不然供電局就拉閘停電。這不僅成本高,對現金流影響也很大。”
遠在4000公里外的新疆石河子市,吸引著寧海興的關注。因為他的同行、位于江蘇無錫的元亮科技有限公司,在2013年,先期投資3.5億元,于石河子建立了新的公司,以大規模生產藍寶石晶體等產品。
“除去一般都會有的‘兩免三減半’(2年免征、3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外,那里有工業用電,不上國家電網,每度只要3毛錢左右,比我們現在便宜了一半,一年下來,就可以節省一千多萬元;而且電費可以按月繳,甚至偶爾還能拖拖賬期。”寧海興如此描述在石河子投資的優勢。
即使還有路途遙遠、生活環境差異、人力資源成本高和物流成本高等現實難題,新疆依然散發著吸引力。
獨特而異常豐富的資源優勢、政策的優惠、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未來想象空間,多重因素下,至少今年上半年,新疆地區外來的投資額,仍然在增加。
自治區招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上半年,新疆全區招商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