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企業蹊蹺募資上海最老牌地產國企的資本玩法
二十年來,滬上三家老牌地產國企之間進行了多次股權騰挪,它們的資產應聲膨脹,大股東也從上市公司手中拿走數十億資金。散戶股東們對這種騰挪卻越來越憤怒,并且不能理解為什么公司明明坐擁黃金資源,業績卻越來越暗淡。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作為上海最老牌的地產國企,中華企業及其大股東和子公司們手中擁有上海灘的黃金資源,其項目密布于黃浦江兩岸的主要城區。圖為上海徐匯濱江。
二十年來,滬上三家老牌地產國企之間進行了多次股權騰挪,它們的資產應聲膨脹,大股東也從上市公司手中拿走數十億資金。
散戶股東們對這種騰挪卻越來越憤怒,并且不能理解為什么公司明明坐擁黃金資源,業績卻越來越暗淡。
2014年8月25日夜,散戶們否掉了上海最老牌地產國企中華企業(股票代碼:600675)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議案,該議案將為目前市值約95億的中華企業募資近60億元。
當天下午,表決議案的臨時股東大會在上海影城召開,兩個小時的會議也像電影一樣富有戲劇性。
南方周末記者看到,股東席上,多是年紀偏大的上海本地市民,穿汗衫、拎著布兜。
高管輪番宣讀議案一小時后,股東代表發言,每人不超過5分鐘,總時長不超過20分鐘。但兩位股東發言后,斥責議案聲音漸長,主辦方宣布未經登記不得發言,激起憤怒的小股東們沖上臺去搶話筒,穿著拖鞋、汗衫的小股東們與主辦方的“白襯衫”們拉扯在一起,現場一度失控。
挑起爭議的,是“二股東”的一輪發言。他持股中華企業3年,發言中斥責議案損害中小股東利益、大股東輸入股權“水分”太重、企業經營涉嫌輸送利益、造成國資流失。
迄今為止,中華企業已成立60年,在A股上市21年。作為新中國成立后上海第一家從事房地產經營開發的國有企業,中華企業及其大股東上海地產(集團)公司(簡稱“地產集團”)以極低的成本,拿到了上海灘最好的地產資源。在其子公司的一張開發地圖上,“經典項目”密布于黃浦江兩岸的主要城區。
然而,中華企業的年報顯示,自2010年起,它的凈利潤由8.23億跌至2013年的4.73億,同時營業總成本由24.9億激增到60.5億。近五年間,凈利潤縮水43%,營業總成本擴張了143%。
坐擁黃金資源,為何業績越來越暗淡?面對小股東的質疑,16年間連任5屆董事長的朱勝杰回應說,“不用我來回答你,有我們的年報,我們公開的數據來回答。”
募資“裝進來”的是什么
“裝”進來的三家公司的部分股權,評估作價二十余億。這三家營業利潤掙扎在盈虧邊緣的公司,此次評估中資產價值分別翻倍。
8月9日,中華企業公告了這次大規模的融資計劃,以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融資不超過60億,幾乎是市值的2/3。
其中,中華企業與持股36.36%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