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民運動中的陶希圣
農民運動的土地革命性質與共產國際的國共合作政策是相矛盾的,要么支持武漢政府,要么支持推行土地革命,兩者只能居其一,這是個兩難問題,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內在困境問題,也是身處農村基層的陶希圣所困惑的問題。
責任編輯:劉小磊
陶希圣曾經任蔣介石文膽。
陶希圣是中國近代史上政學雙棲的風云人物,他是教授,又是政客,曾經任蔣介石文膽,除此之外,他還從過軍。1927年1月到8月,正值中國革命高潮時期,陶希圣出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一職,這一時期,也是中國農民運動最為洶涌澎湃之時。
1927年的武漢,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北伐戰爭引發的兩湖農民運動迅猛爆發,人們用“兩湖之變”形容。這場改變傳統鄉村基層組織的就地革命,引起一番從沒有過的社會現象,王國維受其刺激而自沉昆明湖,毛澤東因之寫出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也正是在這一年,身為黃埔教官的陶希圣被派到基層指導地方農運,這就為他從鄉村底層觀察中國社會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
五四尤其是五卅運動之后,中國人發現,社會運動有時會勝于軍事力量。而社會運動的能量在底層。1926-1927年間兩湖農民運動來勢之迅猛,超出國共兩黨的組織能力,也超出共產國際的想象。他們對農運意見不一??倳涥惇毿愫凸伯a國際代表鮑羅廷認為農民運動過火了。他們關心的是,農民被動員起來之后,如何維系國共合作完成國民革命的問題。
毛澤東卻不這么認為,他帶著“農運是否過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