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患關系緊張的病理學
惡性沖突如此密集,提醒我們,解決醫患沖突已經刻不容緩,再不發力根治恐成當代中國又一“頑癥”。要從根本上緩解并最終構建良性的醫患關系,必須從導致醫患緊張的病灶入手。
責任編輯:史哲 陳斌 蔡軍劍
若干年后追溯往事,是否能如我們希望的,2014年的8月能成為緩解中國醫患緊張的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呢?
這個8月連續發生了多起足以成為當日頭條的醫患沖突:20日,湖南岳陽一名男子搶救中死亡,部分家屬侮辱醫生、打砸醫院,導致該院醫務工作者上街;16日,北京宣武醫院有患者家屬強搶尸體;10日,湘潭縣一產婦手術后死亡,手術醫護人員全體躲避,家屬則怒而打砸醫生辦公室……
惡性沖突如此密集,提醒我們,解決醫患沖突已經刻不容緩,再不發力根治恐成當代中國又一“頑癥”。至于各地在處理具體醫患沖突時習慣依靠的諸如領導批示、上級指示、主管機關高調表態、司法機關強力介入……治標卻不治本。要從根本上緩解并最終構建良性的醫患關系,必須從導致醫患緊張的病灶入手。
病灶在哪里?我們認為,是中國醫療供給結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