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可持續生態圈的點滴締造
從1999 年在呼和浩特一座53平米的民宅里蹣跚起步,到液體奶全國同類產品銷量第一、成為首家中國乳制品企業藍籌股,過去15 年間,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憑借一點一滴的努力,締造了一個中國乳業的傳奇。
今天,這座乳業巨無霸已經不單滿足于只是做一家好牛奶的生產商,他的新愿景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成為創新引領的營養健康食品公司。與客戶、員工、股東及利益相關方共同成長,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共贏生態圈,成為這家青春期乳企的嶄新使命。
2014 年8 月28 日,蒙牛發布了2008-2013 社會責任報告。這是蒙牛繼2007 年之后,第二次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在蒙牛乳業總裁孫伊萍專為這份報告撰寫的卷首語中,“只為點滴幸福”成為出現頻度最高的詞匯。
蒙牛社會責任報告
“一點一滴”,謙遜而含蓄。從食品健康與安全到產品與服務創新,從高效運營與管理到低碳與綠色發展,從員工關愛與成長到社區參與和發展,在企業社會責任的六大核心領域里,一個個清晰的腳印昭示著這家企業對“只為點滴幸福”的堅守。
而與3 萬員工、30 萬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可持續生態圈的搭建,則如《WTO 經濟導刊》主編于志宏所言,其價值已經超越了企業自身履行社會責任的范疇,“形成了企業與利益相關方相互促進、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共同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創新的新模式。”
建立可持續生態圈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大潮中,一家企業能獨善其身已屬不易。然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對于一家想要從優秀到卓越,想要基業長青的企業而言,獨善其身遠遠不夠。
基于此,蒙牛的社會責任管理模型中,將牧場主、供應商、城市經理人三大合作伙伴發動起來,創造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構建可持續生態圈。
蒙牛社會責任模型
在蒙牛的詞典里,可持續生態圈是3.0 版本的生態圈,已經升華到責任競爭力,是過去專注于產品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的升級版,已由市場價格導向和產業合作導向過渡到社會創新導向。
在社會責任的六大核心領域里,可持續生態圈為產業鏈上各利益相關方搭建起發展平臺,通過跨界協作,形成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的整體戰略,共同推動蒙牛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民以食為天,食以奶為先,奶以安為要
接受質量安全檢測的出廠產品批次100%,產品出廠質檢合格率100%,采用超過國家標準的包含理化、微生物等59 項原奶檢測指標,集約化牧場奶源比例94%,這是蒙牛在可持續生態圈的第一關——食品健康與安全上交出的答卷。
在蒙牛,“民以食為天,食以奶為先,奶以安為要”并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滲于血液與骨骼的至高信條。與牧場主、原料供應商、社區等伙伴親密合作,專注于乳品從牧場、工廠到市場的每一個環節,蒙牛實踐著全鏈條保證乳品質量安全。
在ISO9001、HACCP、ISO14001、OHSAS18001 四大管理體系及有機食品、保健食品、學生奶三大產品認證的基礎上,蒙牛還參與國家食品、乳品質量標準的制定和修訂等,引領乳品行業食品質量安全標準的持續改進。
2013 年,蒙牛規?;?、集約化牧場比例達到94%,引進了丹麥Arla愛氏晨曦公司的Arla Gaarden 歐式牧場管理體系,對9 道工序、36 個監控點、105 項指標進行檢測,在保證奶牛單產數量逐年增長的同時,從源頭為安全護航。
“質量安全是我們乳品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如是說。沒有質量,一切都是負數,蒙牛的點滴努力,踐行行業最基本同時也是根本的責任地。
創造需求,互動創新
消費者的需求無止境,企業在產品與服務上的創新自然也不能停步。
從2005 年隨“超級女聲”席卷全國的蒙牛酸酸乳,到2012 年專為老年人研發的“煥輕”,再到早餐奶、新養道、特侖蘇、冠益乳等,蒙牛堅守合力膳食改善身體健康之道,從滿足人體所需的基礎營養和常規營養出發,為大眾提供了參差多態的產品。
產品之外,服務上的創新已不能拖后腿。2013 年,蒙牛創新推出“你的疑問,我的責任”消費者溝通互動平臺,以信息透明和深度交流與消費者對話。“工廠開放日”亦旨在讓消費者能夠零距離體驗蒙牛產品的生產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恐慌,2013 年,超過100 萬人走進了蒙牛各地的工廠。
高效運營與管理
截至2013 年12 月31 日,蒙牛的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33.57 億元,凈利潤達16.31億元,納稅額突破27億元。
成績單的背后,是蒙牛在高效運營與管理上“一點一滴”的努力——加強合規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國際資源。
合規運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按照我國公司法及香港聯交所的相關要求,蒙牛對公司內部控制例行檢查、評比,確保內部體系規范運行。蒙牛卓越運營(MNWCO)模式、SAP信息化建設則提高了管理效率。
繼2009 年中糧入股之后,蒙牛又與達能、Arla 愛氏晨曦、安碩結成戰略伙伴關系,加強了蒙牛在產業鏈管理與延伸、奶源質量建設等領域的
實力。
“我們的合作能締造多贏局面,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美味的產品,充分釋放中國酸奶市場的巨大潛力,同時也將達能品牌推廣給更多的中國消費者。”達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法蘭克·里布在提及與蒙牛的合作時如是說。
綠色蒙牛 綠色發展
在呼和浩特托克托縣犢牛飼養員烏仁其其格眼中,她所在的富源牧業托縣牧場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型環保牧場——測算牧場最佳規模為約5000 頭奶牛,這樣既可以實現規?;B殖的經濟效益,又不會對環境造成壓力。牛糞回收生產有機肥,有機肥用于青貯玉米種植,玉米為奶牛提供飼料,一個可持續的生態鏈條由此產生。
這樣的牧場,已是蒙牛和它的伙伴們的標配。充分利用環境容量的綠色選址、科學測算環境承載量的綠色建設、變廢為寶的綠色運營,以草原自然博物館為主體的草原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一個個綠色牧場,保障蒙牛上游奶源的品質。
早在2002 年,蒙牛即引入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后不斷完善,將“綠色”融入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此外,蒙牛點滴踐行著綠色儲運和綠色包裝。蒙牛首倡的“有償”包裝回收,激發起公眾的參與熱情,截至2013 年年底,蒙牛與利樂回收環保包材量超過40000 噸,相當于40億包牛奶,折算長度可繞地球10圈。
每一個蒙牛人:你最寶貴
7000 萬蒙牛產品的用戶們或許不會知道,每天,有三萬名蒙牛員工在背后默默為他們服務。而在蒙牛眼中,這些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也是最值得珍視的家人和朋友。
平等雇傭,禁止就業歧視,禁止用傭童工和強迫勞動,安全健康的職業、完善的福利、暢通的溝通渠道,如一把把保護傘,護衛著蒙牛員工的權益。
個人績效激勵、董事會激勵/集團效益分享/區域達標獎、超額業績激勵、集團評優激勵、限制性股票激勵獎的五重激勵體系則為員工開辟了前進的通衢。
鮮為外界所知的是,蒙牛迅速壯大的秘密之一,是一個叫做“蒙牛100”的資源培養體系。從管理培訓生、基層班長、高級經理、核心骨干等層面,形成蒙牛100 體系,“100”代表著要培養100 名面向未來的蒙牛管理精英,要具備一百分的管理能力。蒙牛匹配相應的培養資源,在為蒙牛自己培養人才的同時,更為乳品行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2013 年,蒙牛全集團人均培訓課時為23.79 小時。全年的培訓投入超過了1900 萬元。
“蒙牛給了我成長與發展的平臺,同時讓我在收獲個人成長的同時,更收獲到了家庭與事業的雙重幸福。”蒙牛社會責任經理于曉慶用“美并快樂著”詮釋她與蒙牛一起走過11年歲月。
每一個蒙牛人,背后都有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家人的支持、同事的關愛、溫馨快樂的工作生活,成為蒙牛人快樂的源泉。
由“1.0-3.0,蒙牛式公益蝶變”
米瑪次仁是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崗嘎鎮的一名老師,因為蒙牛,他說他體會到了“幸福與愛的味道”。
作為蒙牛系列公益活動之一,“有你最美”蒙牛尋美小分隊來到了他的學校——修建儲水罐解決用水難,幸福禮單解決學生冬衣難,還對周邊一千多戶居民無私幫扶。
從2001-2007 年的支持公益、捐款捐物,到2008-2011 年的建立平臺、持續關注,再到現在的聯合伙伴、共同公益的精益化公益時代,蒙牛15 年的公益之路,腳印清晰,逐漸蝶變:
捐建希望小學;支持孤兒尋根;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為全國一千所貧困小學送奶……
南方雪災1000 萬資金捐贈;惠及11 萬人的“愛心井”;西南大旱捐款500萬;玉樹地震捐款500萬……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雅安地震捐款1000萬……
海南椰果總裁-鐘春燕上課
2013 年,嶄新的蒙牛“我回老家上堂課”啟動。作為蒙牛式精益化公益的典型活動,“我回老家上堂課”通過聯合合作伙伴,邀請社會名人到鄉村學校上課,讓鄉村的孩子開闊視野,燃起對未來的希望。點一盞燈,開一扇窗,一堂堂回到老家的課,讓孩子們更加快樂成長。
整個2013 年,蒙牛對外公益總投入達到1807.5 萬元,共發動了58家合作伙伴和6832 位志愿者共同參與,惠及400多個鄉村學校。
輿論界認為,蒙牛的精益化公益模式的核心要旨—— 成體系、成系統、強調足夠輻射效果的可持續的公益。這亦是蒙??沙掷m生態圈在公益領域的嶄新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