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少年時代》:時光飛逝,回憶永真

近來有一部好評如潮的影片,《少年時代》。這是一部極其獨特的電影:男主角艾拉·科爾特蘭從6歲一直演到了18歲,時間跨度達12年。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帶領固定的班底每年在艾拉的暑假進行拍攝:這是一個男孩持續參演了12年的電影,這部電影講的故事就是他的成長。

《少年時代》劇照 (豆瓣/圖)

近來有一部好評如潮的影片,《少年時代》。這是一部極其獨特的電影:男主角艾拉·科爾特蘭從6歲一直演到了18歲,時間跨度達12年。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帶領固定的班底每年在艾拉的暑假進行拍攝:這是一個男孩持續參演了12年的電影,這部電影講的故事就是他的成長。

新浪潮大師特呂弗曾以安托萬為主角,連續拍攝了《四百擊》、《偷吻》等五部電影,飾演安托萬的讓-皮埃爾·利奧,在千萬觀眾前面,從小孩長成男人。但安托萬系列電影是一系列生活的斷片,《少年時代》則是一部連續的、完整的電影。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攝影是一門挽歌藝術,一門黃昏藝術。大多數被拍攝對象——僅僅憑著被拍攝——都滿含感染力……所有照片都“使人想到死”。拍照就是參與另一個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變性。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過切下這一刻并把它凍結,來見證時間的無情流逝。

影像作為凝固時間、保存記憶的“魔法”,是人類發明此技的初衷,也是影像美學最基本的一種特質。任何一張照片,都是逝去時間的定格,擴展來說,一部電影,無論什么題材,都是在時間的流逝中講述故事?!渡倌陼r代》12年的跨度是真,故事則有編排,12年的時間賦予了這部電影“記錄與保存“的內涵,但編排的故事還是提醒我們:這是一部虛構電影。記錄與虛構這一對表面上的矛盾體,在這部電影里渾然天成。

電影圍繞梅森這個小男孩展開,離異家庭的孩子有一個顛簸卻不失開心的童年,分道揚鑣的父母對他都很關愛,還有個鬼馬精靈的早熟姐姐(飾演梅森姐姐的小演員,是導演的女兒)。他經常有一些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以為把水珠迅速灑到天上,會變成黃蜂,想用卷筆刀把石頭削成箭頭,在橋洞底下涂鴉,還收藏蛇的脊椎骨。電影中有個意味深長的情節:小梅森一動不動地盯著一只鳥的殘骸,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這大概是他第一次意識到死亡和時間的聯系。

在母親再婚前,我們看到了一個敏感但不陰郁,聰明而充滿好奇的可愛男孩,隨著母親改嫁,接連遇到暴力酒鬼、直男癌退伍軍人,這些經歷給了少年時代的梅森極深的影響。他的性格不斷趨向內斂,帶些青春期的抑郁,他的叛逆不是爆發式的,只在溫吞的表象下陷入自我中心。巧合的是,扮演梅森的艾拉,在漫長的拍攝期間也經歷了父母離異,明顯的,我們能感受到小演員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細微情感。

作為成長電影,少不了表現他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諸如校園暴力,愛情,性,酒精,大麻。梅森一概接受,我們看不到他有掙扎,看不到道德規誡在他身上的作用。他張開雙臂,迎接一切到來的新鮮事物,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體驗“中。他遇到了一些好人,像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那樣,打工時的那位餐館老板,在暗房教導他的老師。他經歷著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挫折,高中畢業前夕和女友分手,像每個少年那樣,被占有欲、自尊、不甘心所折磨。好的成長電影,總能喚起我們在回憶中酸甜苦辣的共鳴。——吊詭的是,我們很難把艾拉·科爾特蘭和小梅森的成長分開,我們到底在分析一個電影角色,還是在試圖認識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少年?

小梅森(Mason Junior)的名字暗示了和他父親老梅森之間和諧的關系。他對父母分開一直耿耿于懷,被繼父強迫理發,母親勸慰他:我們是一個家庭。他說:我們本來就有一個。有著音樂夢但從未實現的父親經常給他和姐姐唱些口水歌,和他一起宿營,送給他自己精心編排的披頭士專輯。開朗瀟灑的父親教導他如何對待女人,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叮囑他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

而他的母親是個近乎完美的“地母”形象,深愛子女,勇敢面對困境,從不承認兩個孩子是自己的“錯誤”,她一直在主動、勇敢地擁抱生活,為了子女不斷奮進,包括先后的兩次婚姻,我們看到了她如何委曲求全,如何忍辱負重,卻在子女安全得不到保證的時候勇敢地離開。她有脆弱的時刻,但從未放棄。在她的遮護下,我們的小梅森沒有淪為平庸,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進取。而艾拉·科爾特蘭本身的父母就是藝術家,他從小便有非凡的藝術品位,七八歲時就和父親的扮演者伊桑·霍克討論藝術,見解獨到。有趣的是,艾拉在進入叛逆的青春期后,不想再配合導演拍攝,還建議導演干脆把他寫死算了。如果說電影故事是虛構的,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導演必定參照著艾拉的成長軌跡,來為梅森設計12年的劇情?,F實與虛構在這一點上再次混淆,假作真時真亦假,讓我們玩味不已。

影片自始至終處于一種完全放松的狀態,對歲月流逝持以處之而不覺的態度,剪輯上也不會刻意突出時間年份的變化,鏡頭一轉,我們回味半天,才知道又過了一年或幾年。這種“恍然如夢“的感覺,不正是回憶的滋味嗎?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大名鼎鼎的“愛在三部曲”,每部之間都相隔九年拍攝,他對時間流逝極其敏感,表達也頗細膩。他剛贊嘆紐約世貿大廈宏偉無二,幾個月后便在911中化為廢墟,他深知時間洪流的無情與包容,不管浮士德如何呼喊讓美停留,時間從不回頭。他對時間的處理也是如此:自然而然地身處其中,決不刻意地點明、渲染歲月流逝的感傷。

《少年時代》對時間的處理方式很“冷”,不提示具體年份,而是通過細節來暗示時間的流逝,手機從翻蓋到愛瘋、哈利·波特的首發儀式、伊拉克戰爭、布什和奧巴馬的總統競選,都是明確的時間節點。甚至梅森帶兒女去看的那場棒球比賽,也是2005年4月8號進行的休斯頓太空人隊和辛辛那提紅人隊的真實比賽。在這些時間節點下,梅森的故事不斷繼續,成長與衰老在交替,唯時間外,沒有永恒。

電影中第一次見到父親前,姐姐說:我們好像有八十年沒見過他了。媽媽糾正道:其實是一年半!——這種稀松平常的對話,在這部電影里有了特別的提醒作用:這個故事在我們看到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同理,在電影結束后還會繼續——與其說這是電影敘事的幻象,毋寧說是時間的幻象。

電影結尾,我們的小梅森離開傷心歲月流逝的母親,去了大學,遇到新的朋友,新的戀人,他的生活仍在繼續,屏幕上的end只是這段“記錄“行為的終結,并不是他生活的end。電影給了我們一百六十五分鐘的虛構故事,這虛構卻比許多現實還要真,這是電影的魔力,也是時間的魔力。

(【24樓影院】現面向社會長期征稿,關于影視的任何故事,只要是原創,歡迎您來稿分享,圖文不限。來稿連同具體聯系方式請發:wenhua@infzm.com,或聯系新浪微博“@24樓影院”,微信公眾號“24樓影院”。)


網絡編輯: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