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當地,命若草芥;走出晉域,雪上加霜山西古建筑之殤
山西現存元代以前木結構古建就有399座,遼金以前137座,元代有262座,占全國約80%。據統計,該省2.8萬處古建,平均每一處2萬元不到的修繕資金,“兩萬元能干個啥?啥也干不了?!彪m然山西已在努力,但因資金、人力和政策監管等諸多不能到位,如此之多的尚未定級的古建絕大部分都散落鄉間野草中,任風吹雨打,自生自滅。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俞琴
未被核定級別的不可移動文物——祁縣文峰塔屹土包幾百年不倒,被網友稱為“塔堅強”。
山西現存元代以前木結構古建就有399座,遼金以前137座,元代有262座,占全國約80%。據統計,該省2.8萬處古建,平均每一處2萬元不到的修繕資金,“兩萬元能干個啥?啥也干不了。”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規處處長許高哲說。
雖然山西已在努力,但因資金、人力和政策監管等諸多不能到位,如此之多的尚未定級的古建絕大部分都散落鄉間野草中,任風吹雨打,自生自滅。
唐大華發現文峰塔時,拍照都不敢離得太近。
這座清代風格的古塔坐落在山西祁縣澗村一個約8米高的土臺上,因長期水土流失令塔基一半懸空,遠觀如火箭發射一般。
“有可能這是最后一眼了。”唐大華是長期關注山西古建拯救的民間公益人士,一個多月前他抱著遺憾的心情將照片發布到了微博上,后來古塔被網友稱為“塔堅強”,呼吁政府盡快搶救。
祁縣文保部門很快決定對該塔加固維修。在唐大華看來,“塔堅強”已屬幸運,它沒有被人為盜竊,也免于了自然消亡。“政府連定級的文物都顧不過來,能救下這一處已經很不錯了。”
命若野草
澗村位于祁縣東南,距離遠近聞名的喬家大院不過十多公里。出了村口,往東南面是一片巨大的臺地,只有一座殘塔坐落在一個臺地的土包之上。唐大華說,他關注點開始還不是“塔堅強”,而是遍布在塔周圍的數十個盜洞。
過去幾年,唐大華為了古建保護奔走于家鄉山東和山西之間。在殘塔附近的果樹間密布著洛陽鏟打出的探孔,臺地上留下了數十個巨大的盜洞。殘塔,探孔,盜洞,這是山西古建文物留給唐大華的一組現實縮影。
后來,他注意到,殘塔南側開有塔門,北側則嵌有“鐘天毓瑞”四個字。讓他吃驚的是,塔下基座已經半空,幾乎不敢近前。數年來這種古建岌岌可危的模樣他已見了多次,于是,唐大華把殘塔推上了網絡。
很快,相關部門對兩件事情都做出了反應。2014年8月29日,唐大華再次來到殘塔前,一支工程隊已經開始加固塔身,盜洞也被填平。但在祁縣文物部門看來,這是一處未定級的古建,并非文物保護單位。
在澗村村民看來,古塔倒與不倒的確不算個事兒。幾位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說,土臺上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