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的桉樹廣西清剿桉樹:一場誤會
廣西,全國桉樹種植第一大省份,桉樹,一種爭議極大的樹種,從以前的大力推廣變成高調清理?廣西并非在全自治區范圍內清理桉樹,目前只有數個縣有所行動,一是為了符合南寧的水源保護條例,二是為了發展旅游或甘蔗產業?!拌駱湟呀洷谎Щ??!薄笆墙洜I模式不行,不是樹種不行?!?/blockquote>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孫然 李雅娟 楊國要
在上林縣的清桉行動中,村民種植在耕地里的桉樹被砍下。因為未成林,細細的桉樹干賣不上好價錢。
廣西并非在全自治區范圍內清理桉樹,目前只有數個縣有所行動,一是為了符合南寧的水源保護條例,二是為了發展旅游或甘蔗產業。
“桉樹已經被妖魔化了。”
“是經營模式不行,不是樹種不行。”
“真希望你走了之后,再沒有記者來了。”2014年8月29日,上林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上林是廣西首府南寧市的郊縣,曾因當地人前往加納淘金而受到全國關注。這個山區縣政府的官員沒想到,因為速生桉的清理,一個月來了三波記者。
近幾個月來,在廣西,對于桉樹的清理不止上林一處。這讓外界認為,廣西在對桉樹說“不”。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生態立縣,上林清桉
2014年5月4日,上林縣政府辦公室發布了《關于限期清理占用耕地種植速生桉的緊急通知》。“水源涵養區、旅游、耕地、二級路里大約5萬畝的桉樹,五年內逐步退出。”上林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
一個月之后,縣城附近的二級路邊,縣委書記帶頭,副科級干部參與,開了一個桉樹清理的現場會。據報道,截至今年7月底,上林縣累計清理速生桉581畝。
這本被縣政府視為“分內工作”,不想卻引起了外界關注。宣傳部門和職能部門都不太愿意接受采訪,被縣政府辦公室打電話通知后,一位科員在會議室看到南方周末記者,嘟囔了一句:還以為是領導叫開會呢。
外界無疑視之為廣西釋放的信號。一個全國桉樹種植第一大省份,一種爭議極大的樹種,從以前的大力推廣變成高調清理,這對林業造成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而最近的媒體報道,亦多認為是當地對桉樹的官方否定。
桉樹原生于澳大利亞等地,中國引種桉樹可追溯至1890年。因為生長迅速,經濟效益高,在我國南方地區被大量種植。
對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廣西來說,人均耕地面積少,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也更愿意栽種桉樹。“甘蔗是供給糖廠,糖廠收了才能砍,不自由。桉樹,什么時候砍都可以,干脆一點。”上林縣澄泰鄉云龍村村民韋建英說。她今年66歲,和老伴帶著孫子在家。桉樹栽下去后,每年只需施肥一次,比起甘蔗、花生要簡單多了。
2014年6月底,韋建英種在地里的三畝半桉樹被鄉政府和村干部砍了。
三年后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