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成《紙牌屋》,還是拍成紀錄片?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如何講述鄧小平

在官方的介紹中,該劇“全景式描述了1976-1984年的鄧小平”。媒體報道風傳它將“首次展現1976年以來的高層政治斗爭”,“華國鋒、胡耀邦,據說還有趙紫陽等政治人物的罕見出場”。人們拿起放大鏡,把歷史細節一條條拿出來解剖對照,同時又希望從劇中找到像《紙牌屋》一類美劇的味道。

責任編輯:李宏宇 李曉婷 實習生 何艾琳

鄧小平的痰盂舉世聞名。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鄧小平坐下的幾乎每一個座椅旁,都會放置一個白色的痰盂。 (劇組供圖/圖)

1976-1984,中國在那段時期的一切都在成為話題。人們拿起放大鏡,把歷史細節一條條拿出來解剖對照,同時又希望從劇中找到像《紙牌屋》一類美劇的味道。

對于《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組而言,是盡量逼近真實為大,還是爭取自由發揮空間,好看為先?這是個問題。

導演吳子牛在鄧小平家中見到了那只低矮的白色搪瓷痰盂。鄧小平曾說過,我這個人有三個缺點,抽煙、喝酒、吐痰。鄧小平的“白色痰盂”十分有名。1978年,鄧小平出訪新加坡,李光耀政府特地為他準備了青花瓷的痰盂;1979年訪美時,卡特政府特意訂購一批黃銅痰盂,擺放在白宮的會客廳、走廊。

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鄧小平坐下的幾乎每一個座椅旁,都會放置一個白色的痰盂。寫到出訪新加坡,還表現了李光耀送痰盂的細節。

馬少驊一口痰也沒敢往痰盂里吐。他是劇中鄧小平的扮演者。展現領導人的缺點是不受鼓勵的,其他人感覺小平還是精神一些為好。馬少驊覺得有些遺憾。“我大膽說,如果我們拍鄧小平,條件允許,放得更開的話,會更精彩。人不是完人,金不是赤金,有一些小小的瑕疵,并不會影響他的偉大,相反,會更增加他的光輝和可愛。”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甚至在2014年8月8日由中央電視臺播出之前,主旋律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對它的討論遠遠溢出了電視劇本身。這部劇籌拍7年,2013年4月,劇本才由廣電總局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領導小組審查通過。同年8月,它過了最后一道關——中央辦公廳,這部劇正式立項。最初的劇名叫《鄧小平》,在最后一刻改成《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在官方的介紹中,《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全景式描述了1976-1984年的鄧小平”。吸引眼球的首先是它的尺度,媒體報道風傳它將“首次展現1976年以來的高層政治斗爭”、“觸及以往很少觸及的題材”、“華國鋒、胡耀邦,據說還有趙紫陽等政治人物的罕見出場”。西方媒體還試圖從這部電視劇中讀出現任中國政府的風向標。“習近平政府正在將反腐敗描述為鄧小平留給中國的一項遺產,以此來提高中國當前這場反腐運動的合法性。”《好萊塢報道》這樣寫道。

化裝師王希鐘2003年曾為電影《鄧小平》做特型,導演要求他把劇中鄧小平化得“外形很老”,意圖產生一種對比:鄧小平越來越蒼老,像老奶奶、老媽媽,但共和國越來越年輕。到了電視劇“鄧小平”,領導則不希望把鄧小平處理得太蒼老。 (劇組供圖/圖)

安度晚年還是再干二十年

電視劇第一集,毛澤東逝世第27天,粉碎“四人幫”前夜,鏡頭拉向北京寬街家中的鄧小平。他和夫人卓琳從地震棚端來一盆兌好的溫水,給癱瘓在床的兒子鄧樸方擦身體。

原劇本中,這場戲本是放在第三、四場,但吳子牛堅持把它放在第一場。把鄧小平置于一個普通父親的位置,“就是為了一點——控訴。鄧樸方身上被文化大革命殘害的烙印是永遠無法被擦洗掉的。如果你的親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甚至被迫害致死,也許就不會覺得這是煽情了。”吳子牛說。

對于“文革”,1951年出生的吳子牛“有話要說”。&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