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事兩權分立”與四人幫的覆滅

近期播出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再現了1976-1984年間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其中“粉碎‘四人幫’”一節,有這樣的臺詞:“抓捕‘四人幫’,是毛主席生前布置下的”,引起一些討論??偩巹↓埰狡皆诮邮苊襟w采訪時說,華國鋒在當時場合說是“毛主席生前部署”,是合理的。劇本之所以這樣寫,是有“紅頭文件”依據的。應該說,這樣的解釋,是比較有說服力的,但還不夠透徹(大概是記者訪談這種文體的限制)。我們編發了這篇文章,供讀者在了解這段歷史時參考。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進行公審判決。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編者按:近期播出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再現了1976-1984年間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其中“粉碎‘四人幫’”一節,有這樣的臺詞:“抓捕‘四人幫’,是毛主席生前布置下的”,引起一些討論??偩巹↓埰狡皆诮邮苊襟w采訪時說,華國鋒在當時場合說是“毛主席生前部署”,是合理的。劇本之所以這樣寫,是有“紅頭文件”依據的。應該說,這樣的解釋,是比較有說服力的,但還不夠透徹(大概是記者訪談這種文體的限制)。我們編發了這篇文章,供讀者在了解這段歷史時參考。

古代的言官一般不居主流地位,他們只能上上彈章而已。“四人幫”在所謂反修防修的大背景下,坐上了“言官”的地位,口銜天憲,言語殺人,積仇聚怨。他們的威權大于古代的言官,其實又與古代的言官一樣淺根弱植,權力根基并不牢靠,所以他們的下場一定慘于歷代的言官。

1974年6月1日,周恩來因癌癥住入305醫院,并進行第一次大手術;同月中旬,毛澤東的身體狀況也出現明顯問題,中央為他專門成立了醫療組。毛周二人的生命都已進入最后階段,可以說,以這一個月為界,中共最高領導正式進入“最后過渡期”。

也正是在1974年的下半年,毛澤東一方面發出了著名的“三項指示”,一方面加快落實自己身后的人事布局。而這兩者之間是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的。

所謂“三項指示”,即毛澤東在1974年8月發出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已經八年?,F在,以安定為好。全黨全軍要團結”的指示;同年11月發出的“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指示;以及12月發出的“學習理論反修防修”的指示。

人事格局也是在1974年下半年逐漸敲定的:王洪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張春橋、江青、姚文元掌握意識形態的解釋權和掌控權;鄧小平、李先念、紀登奎、華國鋒、汪東興等主導行政事務。在軍事系統中,則又有自身的“言事分立”:葉劍英、鄧小平、陳錫聯等主導軍事工作;張春橋兼任政治部主任,主導軍隊的政治思想工作。

總體來看,毛澤東設計的權力格局可稱為“言事二權分立”,即“辦事權”與“發言權”兩權相互牽掣,類似于軍隊的司令員、政委的兩權制。這是1974年下半年,毛澤東布下的“理想的過渡方案”。這一格局成為毛澤東身后權力消長的基礎。

那么,毛澤東的“三項指示”與人事格局之間有什么關聯呢?“把國民經濟搞上去”,是給“事官系統”的權力目標,“學習理論反修防修”是給“言官系統”的權力目標,而“安定團結”,則是意在調和“事官系統”與“言官系統”,雙方和衷共濟,在堅持“文革”一系列理論的前提下,搞好國民經濟,攜手進入自己身后的新時期。這就是所謂的“三項指示”與人事格局之間的全部內容。

一、言事兩分的形成

言事兩權分立是如何形成的呢?這是經過新中國成立后十多年反復變動后形成的。

毛澤東歷來十分重視權力的分割和制衡,他最早警惕的是政務系統權力過大。1952年底,毛澤東認為政務院犯了“分散主義”錯誤,撤銷了政務院黨組干事會,成立以高崗為首的計劃委員會,獨立于政務院之外,一時有“經濟內閣”之稱,用以分割政務院的權力。1954年,高崗倒臺以后,政務院升格為國務院,計委歸屬國務院之下。

1958年“批判反冒進”期間,毛澤東再次批評國務院的“分散主義”,“把大權攬過去,讓黨委搞點小權。這樣就沒有集中了。集中只能集中于黨委、政治局、常委、書記處。只能有一個核心”(見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p674)隨后在八屆五中全會期間,在書記處之下成立財經、政法、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