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20140904)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以民主的名義

回應“別讓民主推薦變成強奸民意

2014年8月28日《南方周末》自由談

重大事項必須公示一周?好辦。周五下班前找個不起眼的角落貼出來,轉眼間三天時間不就去掉了嘛。民主測評給領導差評?呵呵。幾十號人被安排在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臨時會議室里,大家肩并肩坐著,前后左右一覽無余。辦公室主任來回“巡視”,測評表按座位區域回收。你若有膽兒,那就試試。民主選舉意外“跑偏”?不能。穆紫老師在文中放出終極大殺招:用心腹“統計”票數。以民主的名義,盡在掌握。

上海?羅云龍?事業單位人員

磁帶該讓位了

每到開學季,中小學生們總會領到大量的教材配套錄音磁帶。很多城市同學們對這些磁帶還未開封就被丟棄了?,F在一些出版社改用光盤來刻錄教輔資料的音頻,但是我看人民教育出版社還在使用錄音磁帶,這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多不便。雖然現在網絡上有了許多電子版的教材配套音頻,但基本都是網民自行轉錄、上傳的,不但不能保證資料齊全,還有損出版社的音像制品版權。人教社如果能提供正版的教材配套光盤,或者電子版的音頻資料,會是一件多方共贏的好事。

南昌?何旭東?江西師大附中高三

不行,不能插隊

回應“長大了,我也不插隊”

2014年8月21日《南方周末》讀者來信

贊這位才上初一的黃亦成同學。在知行合一方面,我看小朋友也是咱們學習的典范!

想起前不久,在西安火車站,等候游5公交車去兵馬俑博物館期間,游客排起了長龍。我逐步靠近隊伍中間,這時迎面走來一老一大和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老人見隊伍中有缺口,便向前擠入隊伍之中。這時童聲響起:“不行,不能插隊。”“傻孩子,人那么多,在這里就好。”老人近乎央求。“不行,不能插隊。”小女孩語氣堅定。最后,這一家三口走到隊伍的盡頭去排隊??吹竭@一幕,人們都笑了。那天氣溫高達36度,排長隊夠心煩的。但是小女孩的這句“不行,不能插隊”,讓我頓感神清氣爽。

時不時地,我們會遇見這樣一些可愛可敬的小朋友,小朋友通常會很有禮貌地叫咱一聲叔叔阿姨??墒?,我們該做些什么,才配得上做這些未來主人翁的叔叔阿姨呢?

廣東?翁淑吟?省旅游局職員

休寧中學,能不搬嗎

2012年10月,身為安徽休寧中學48屆校友、創校校長胡晉接先生的嫡孫,我應邀參加了母校的百年校慶。當時在窗明幾凈、綠樹成蔭的校園里,聽省市縣領導敘說對休中校史、“斯文正脈”的敬重,不少校友都在祈盼母校下一個輝煌的百年。誰曾料想,2014年竟然傳來休寧中學校園搬遷、田園將蕪的消息,不由得心急如焚。

休寧中學作為百年名校,可謂是凝聚了眾多徽州人文資料的“活化石”。前清余韻,民國范兒,中共地下組織的學潮運動,抗戰時校園慘遭敵機轟炸的傷痛,新中國成立前后的歡樂,極“左”路線的干擾,改革開放以來的大好局面……這一切,真正是最生動、可觸摸的歷史見證,必須倍加呵護,而決不是粗率的搬遷。多年來,國人飽嘗了“窮折騰”苦頭,今天我們更該少一點類似搬遷學校的窮折騰。稍感欣慰的是,休寧方面近期表示將廣納民意,慎重決策。我看,相關方面最好是收回搬遷校園的成命,讓文脈得以綿延,讓我等“家在黃山白岳”的游子找得到回家的路!

青海?胡其偉?文博學者

敬告讀者

最近收到大量“入學指南”來稿,像楊照先生談《新學年新計劃》、章雪富先生談《好學生去那兒了》、鄒振東先生談《以師兄為師》,足夠我們做多期專版了,故相關征文就暫告一段落。

在梳理“入學指南”來稿時,我們發現,很多師友不約而同提到了讀書。像山西呂梁副市長成錫鋒,個人心得就是“多泡圖書館和閱覽室、資料室”;而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楊瀟,則強烈建議“用本科四年時間去讀人文、社科的經典,讀不懂沒有關系,那些陌生的語詞和表達會在你的頭腦里埋下種子,你的品味和視野會慢慢得到好的塑造”。所見略同的,還有合肥市瑤海區法院徐艷陽院長、復旦大學新聞系張濤甫教授……很抱歉因版面有限,我們不能一次性全部刊發這些師友的高見。請您關注微信公眾號“南瓜學堂”,閱讀更多文章。

也有讀者來信問到:這兩期“全民悅讀”怎么不見了,你們還贈書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南方周末將專注地做個“搭橋者”,把“南瓜學堂”作為“全民悅讀”互動交流的平臺。若您來信分享閱讀心得,我們將奉上好書。

南方周末評論部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