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40904)
鄉隔離把城鄉之間的各個大門都關得個嚴嚴實實。市場成了資本主義的代名詞。結果就是嚴重束縛普通人的經濟自由。這是改革的起點。具體到土地,就對應著“土地不得買賣、不得租賃、不得出讓與轉讓”的法律。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陳景天
N0.1 城鄉統一市場畢竟擋不住
《經濟觀察報》 2014年8月29日 周其仁
(原文摘編)城鄉隔離把城鄉之間的各個大門都關得個嚴嚴實實。市場成了資本主義的代名詞。結果就是嚴重束縛普通人的經濟自由。這是改革的起點。具體到土地,就對應著“土地不得買賣、不得租賃、不得出讓與轉讓”的法律。
這體制最早被對外開放觸動:外資要用土地。土地市場化改革應運而生。其發源地是城市:土地拍賣第一錘落在深圳。首批獲國務院授權試點的還有上海、天津與廣州,都是大都市。
新一波“土改”源于城市,禍起地價。城市土地之價值在“位置”: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口、設施、項目和經濟活動的集聚。與農業文明看重的土壤肥力無關。
始料不及,先合法入市者,僅限城市國有土地而已。應該不是什么頂層設計的結果,因為1988年的憲法修正案,根本就沒這個意思。其實,開始是城市土地才賣得起價錢,等到初嘗甜頭,城市政府就不情愿讓農村也來分一杯羹。“一手征地、一手賣地”的半拉子改革工程,就是這么修成的。當然,觀念、“理論”、說教也幫過忙,諸如“土地漲價要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