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紀委大院長什么樣”外國專家中紀委參觀記
來自法國、美國、南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都走進了中紀委的院子。談到反腐,中紀委官員表現出了“黨內‘司法’機關應該有的威嚴”,“語氣、手勢都極其嚴肅,就算不懂中文的專家,也能感受到”。為了給外國學者們解釋“八項規定”反對的“四風”,中紀委準備了一系列漫畫,在幻燈機上播放。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劉雨樺
2014年9月4日,中共中央紀委舉辦“走進中央紀委”活動,境外學者踴躍提問 。
談到反腐,中紀委官員表現出了“黨內‘司法’機關應該有的威嚴”,“語氣、手勢都極其嚴肅,就算不懂中文的專家,也能感受到”。
“中國官方語匯中的排比句和形象的說法,老外聽起來很容易云里霧里。”
“周永康案是我們在談到中國反腐時,最想了解的。”
2014年9月4日,參加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辦的“2014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的50名外國專家,應邀走進中紀委大院。在中紀委組織的座談會上,“西班牙歐盟對話中國”項目負責人蘇傲古公開詢問“周案最新進展”。
蘇傲古沒料到,中紀委對周永康案寥寥幾句的回應,后來成為中國各大媒體的重點報道。
9月8日晚,正在青島完成“2014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活動最后一天行程的蘇傲古,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我提問周永康案的最新進展,是一個很自然的反應。”
在他看來,中央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正局級副主任王會杰的回答,是自己在提問之前“早已預料到的答案”。當時在現場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劉康說,王會杰只是將新華社發的一句話通稿讀了一遍。
“如果他們(中紀委官員)想要回答,這并不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劉康推測,主要原因還是中紀委“不習慣”回答如此直接的問題。
但無論如何,中紀委已將歷史上第四次公開參觀的機會,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通”們開放。
在這之后,中紀委是否將允許類似蘇傲古這種“自然反應”更多存在,以及怎樣為更多“不愿回答”的問題做好準備,仍讓人拭目以待。
“過來認認門”
德國杜伊斯堡艾森大學教授費立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早在今年6月,他就受到了中聯部的邀請,參加2014年年度“共產黨與世界對話”。但直到飛機落地北京后,專家們才得知將有機會赴中紀委參觀。
9月4日下午兩點半,50位外國專家和7名國內知名學者從萬壽路某酒店出發,三點半到達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號——這個大院在地圖上沒有標注,查號臺沒有登記,門口也沒有掛牌。
學者們從細微之處,處處能夠看出這所院落的神秘:大院被四米高、一米厚的灰色磚墻包圍,雖然沒有軍事禁區的標志,卻由軍人把守。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曾經無數次經過這個院子,但從未想到這里竟然藏著中紀委!”華裔學者、美國丹佛大學教授趙穗生在進門時感嘆,“這次算是過來認認門。”
專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