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城鎮化遭遇免“拆”金牌罰款十年之后
為了給城鎮化騰挪用地,浙江正在推進清除違法建筑攻堅戰,然而在永康市,卻遭遇了十年前的一項土政策。當地政府部門收取每戶數十萬元的“拆除保證金”,默許違規用地野蠻存在。村民認為既已花錢消災,為何十年后還要強拆?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孫然 楊國要 李雅娟
村民手里的地方土政策令箭,如何擋得住朝令夕改的政策變化?
為了給城鎮化騰挪用地,浙江正在推進清除違法建筑攻堅戰,然而在永康市,卻遭遇了十年前的一項土政策。當地政府部門收取每戶數十萬元的“拆除保證金”,默許違規用地野蠻存在。村民認為既已花錢消災,為何十年后還要強拆?
這筆“保證金”可能高達數億元,費用名目不一、去向不明,也不曾進入財政統一賬戶管理。
胡勤儉決定公開一個隱藏已久的秘密,這或將讓浙江金華下轄的永康市政府陷入尷尬境地。
“我這是沒辦法,被逼急了。”連珠炮式的訴說、時不時的揮手,讓他的情緒看上去有點自我想象的悲壯。
在近乎公開地使用違法建筑近十年、并為此繳納一筆數額不菲的“拆除保證金”后,永康市西城街道山下村村民胡勤儉,一度過著黃金般的日子:幾年間,他創辦的企業從一間只做酒店用品的小作坊,發展成了產值過千萬、擁有自己獨立品牌的節能灶企業。
但這個夏天,他的好日子似乎到了盡頭。2014年7月23日以來,他已第二次接到政府的拆違通知書。最新的通牒是8月底,他得到口頭告知,必須在9月5日前自己騰空廠房、自我拆除,否則將遭到強拆。
雖然承認自己的廠房確屬違法建筑,但胡勤儉卻顯得理直氣壯,公開表示不能接受被強拆的命運。
“我之前已經按政府要求,交過40萬元違法用地配套費和其它罰款了。”他仿如法學專家般引用法律術語說,“按照一事不再罰的原則,他們不應該再處罰我。”而對于政府先拆除后退款的承諾,他同樣拒絕接受。
“全永康跟我們一樣交過錢的,至少近千戶。”胡勤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對一直受困于違法違章建筑的永康市政府而言,這顯然是道棘手的選擇題。在浙江全省推進“三改一拆”、為城鎮化騰挪用地的大背景下,如果此刻拆違受阻,上級領導要求的創建“無違建縣”的工作,必將遭遇重大挫折。而若全部退款,即使按500戶每戶平均40萬元計算,要退還的也已逾2億元。
“要拆一起拆,我們只要求(所有人)一視同仁。”同屬山下村村民的胡新平此刻的質問,聽起來頗為刺耳。
花錢消災
辦了十年企業的胡勤儉承認,自己一直存著僥幸心理。自從2006年9月與山下村簽訂承租協議以來,他從未感受過這般的焦慮。
“我們的想法,就覺得跟超生一樣,罰過錢,就可以上戶口。(廠房)至少可以繼續用的。”胡勤儉說。
胡勤儉的信心并非全無來由。作為村里的前“兩委”(村委、村黨委)委員,他對永康的地方政策并不陌生。在2003年前,永康市鼓勵發展村集體經濟,城鄉各村曾一度積極招攬企業,以對外出租土地的方式籌集村集體收入。
“當時確實幾乎村村都辦廠,違章建筑遍地開花。&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