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能否變金湖 扎布耶狂想
通過改造提鋰工藝,讓鹽湖真正變成一個“金湖”,并以此謀取國際市場的定價權,這是扎布耶鹽湖改造者的大膽打算。但這一技術改造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商業前景,尚未得到驗證,就隨著鹽湖的股權轉讓而懸在半空。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能從這樣的湖水中提取出鋰資源,是鹽湖“點水成金”的秘密所在。提取的技術和成本,則決定著利潤的多少。
通過改造提鋰工藝,讓鹽湖真正變成一個“金湖”,并以此謀取國際市場的定價權,這是扎布耶鹽湖改造者的大膽打算。但這一技術改造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商業前景,尚未得到驗證,就隨著鹽湖的股權轉讓而懸在半空。
一家坐擁巨大鋰資源的公司,卻在近十年經營中陷于連續虧損;而在鋰礦資源市場需求面臨爆發式增長之際,上市公司卻坐任母公司將相關業務股權轉讓給潛在的競爭對手。
這一系列蹊蹺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南方周末記者跟蹤調查中,意外地拉開了一幅技術博弈圖景。
另一個扎布耶
在經年虧損的數據背后,是“另一個扎布耶”——一位過去數年中直接參與扎布耶鹽湖提鋰技術改造的扎布耶公司董事,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說。
盡管扎布耶鹽湖獨特的鋰資源優勢早已為業內公認,但要把這些鋰資源快速而低成本地提取出來并不容易。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此前扎布耶鹽湖的多年虧損,來自原有提鋰工藝“成本過高”:高達每噸6萬余元的攤銷成本,使扎布耶鋰業在碳酸鋰價格處于歷史高位的年份里,依然處于虧損狀態。
“原有的鹽湖提鋰技術難以實現真正的盈利。”西藏金浩總經理余昊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實際上日喀則扎布耶早在2012年就通過決議,暫緩了原有技術的擴大生產規模,并“另起爐灶”重新組織研發一整套鹽湖提鋰的工業化生產流程。
西藏金浩提供的資料顯示,這一包含工業化提鋰技術、光熱光電利用和熱能回收技術以及固液分離三大核心內容的系統技術,在2011年底開始正式組織研發。到現在,“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