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審批就不會監管?”國務院力推“第三方評估”,問診政策落實難

本屆政府取消下放審批權,是在前兩屆政府已取消下放2497項的基礎上推進的,就像跳高運動員一樣,到了一定高度后,每增加一厘米都很困難?!坝械牟课∠膶徟鷻?,適用對象很少,受益面并不多?!?br />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劉雨樺

一些地方部門對中央明令取消下放的審批權改頭換面繼續保留,他們不愿放權,除了利益驅動,還與擔心放權后無法監管有關。 (CFP/圖)

本屆政府取消下放審批權,是在前兩屆政府已取消下放2497項的基礎上推進的,就像跳高運動員一樣,到了一定高度后,每增加一厘米都很困難。

“有的部委取消的審批權,適用對象很少,受益面并不多。”

計劃經濟的慣性使許多部門陷入“審批陷阱”,行政審批已經滲透于機構、制度、人員,內化于部門利益中,離開了審批就不會監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坐不住”了。2014年9月3日,人社部主動聯系國家行政學院,希望他們提供關于“第三方評估”的詳細資料和原件。

8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家行政學院匯報了對國務院政策落實情況的“第三方評估”結果,指出人社部等部門組織的各種評比達標,“令相關單位應接不暇,干擾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偫砝羁藦娫跁弦?,對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及提出的建議,有關部門要限期整改。

國務院開展“第三方評估”,尚屬首次。今年6月,國務院委托國家行政學院等四個評估機構,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評估。

本屆國務院成立之初,就表示要將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作為“開門第一件大事”,計劃在本屆任期內取消和下放1/3行政審批事項,到今年6月啟動“第三方評估”時,已取消下放了416項。對這一改革落實情況的評估,落到了國家行政學院的頭上。

“各級、各地對取消和下放的審批事項褒貶不一。”評估組成員馬慶鈺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從釋放社會資源和市場活力的角度看,行政審批改革的動作還應加大。

“國務院交辦的重要任務”

“第三方評估”是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一種手段,作為外部制衡機制,能一定程度上彌補政府自我評估的缺陷。今年6月首次進行第三方評估時,國務院共委托了四個評估機構,分別是國家行政學院、中科院、國研中心、全國工商聯。

按照分工,國家行政學院評估“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的落實情況;工商聯評估“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中科院評估“重大水利工程及農村飲水安全”;國研中心則承擔了兩項評估任務,分別是“加快棚戶區改造”和“實行精準扶貧&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