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咪表停車費去哪了

廣州負責咪表收費的只有兩家公司,而這兩家公司獲得停車泊位經營權的程序大有蹊蹺。至于上繳財政的停車費和支出細目,政府從未對公眾詳細披露。廣州咪表停車每年要收取多少停車費?這些錢去了哪里?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4年8月1日,廣州市的停車收費標準迎來了一輪集體大漲價。 (CFP/圖)

廣州負責咪表收費的只有兩家公司,而這兩家公司獲得停車泊位經營權的程序大有蹊蹺。至于上繳財政的停車費和支出細目,政府從未對公眾詳細披露。

自2014年8月廣州停車費實行漲價方案以來,一個月大漲19.5%,導致車輛使用及維修費環比上漲9.6%。這是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9月12日公布的數據。

廣州停車費六年來漲了兩次。第一次是2008年7月1日,廣州市物價局(以下簡稱“市物價局”)的文件顯示,地處中心城區一、二類地區的路內停車費用漲幅高達150%和100%。

第二次發生在2014年8月1日,商業停車場和路內停車場,均從原先的5元/半小時漲至4元/15分鐘,24小時最高限價更是猛增了60%。

停車場多種多樣,包括路內停車場、內街內巷停車場、公共露天停車場、住宅小區停車場、商業停車場等等。但最引人矚目的是占用公共道路資源的路內停車場,其通過廣州道路自動收費停車系統(咪表)收費。

在廣州,負責路內咪表收費的只有兩家公司——廣州德生咪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生咪表”)和廣州電子泊車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子泊車公司”)。

廣州咪表停車每年要收取多少停車費?這些錢去了哪里?廣州市政府通過什么方式委托這兩家公司收取停車費?上繳財政的停車費用于何處?

兩家公司如何拿到經營權

廣州市政府最初決定引入咪表是在2000年。

經廣州市建設委員會批準,廣州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投公司”)和廣州華普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華普”)合作,共同出資成立了電子泊車公司。

電子泊車公司章程稱,該公司擁有廣州市路邊電子泊車管理項目的專營權,且經營期限為21年。南方周末查詢到的《華普智通系統有限公司配售書》也印證了這一說法,截至2001年1月,電子泊車公司已經取得了首批2100個泊位的經營權。至于它是如何獲得這一經營權的,沒有信息披露。

三年之后,另一家如今廣州市民熟悉的路內停車公司——德生咪表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當年的《粵港信息日報》記錄了咪表泊位經營權拍賣的戲劇性場景。為了防止買家拍出天價而無法經營的局面出現,廣東省拍賣行設置了最高限價,并通過搖珠的方式確定買家。

最終,德生咪表的股東——廣州德生金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生金卡”)以2800元/個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