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人民幣的“通行證”
國內的錢想出去,國外的錢想進來,滬港通正是破解“貨幣圍城”的政策努力之一,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滬港通”運行流程圖。
國內的錢想出去,國外的錢想進來,滬港通正是破解“貨幣圍城”的政策努力之一,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能待上10年的機會”
“滬港通就像一個引爆點,點燃了市場。”深圳一家私募機構研究總經理如此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
過去半個月,隨著滬港通落實的消息密集傳出,上證指數拉出一輪令人矚目的上漲:8月31日晚上證所通告首次滬港通全網測試順利完成,帶動上證指連續三日上漲近80點;滬港通四方協議于9月4日正式簽訂,再度推動上證指數突破2300點。
香港股市也同樣走出了一波行情:恒生指數一周內上漲498點,收復25000點大關并創下六年新高。
港交所統計數據顯示,港股8月份日均成交額進一步放大至722.27億元,單位信托基金在7月份環比增長93.8%的基礎上,8月份再增加55.1%。全球型基金近兩月對中國的倉位配置比例明顯提升,幅度之快僅2008年末“4萬億”出臺時才出現過。
相對于這些短線產品而言,在香港股市中影響舉足輕重的大型國際機構投資者,更看重的則是滬港通所帶來的長期投資機會——對他們而言,滬港通的開通只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