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密幕后的“關心”與“不關心”1.6億元:環境公益訴訟天價破冰

江蘇泰興一起普通的非法傾倒危廢案中,肇事者被判令民事賠償1.6億余元。這注定將載入環境公益訴訟的史冊,成為里程碑式的破局。省高院的坐鎮關心,地方檢察院的鼎力支持,政府部門的不干預,這也注定此案將成為“樣板”案例。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孫然 楊國要 李雅娟

以前對污染企業都是撓癢癢,現在是要用大炮轟了。 (何籽/圖)

江蘇泰興一起普通的非法傾倒危廢案中,肇事者被判令民事賠償1.6億余元。這注定將載入環境公益訴訟的史冊,成為里程碑式的破局。省高院的坐鎮關心,地方檢察院的鼎力支持,政府部門的不干預,這也注定此案將成為“樣板”案例。

1.6億余元,是按照虛擬治理成本3660萬元,以及4.5倍的受污染河流的敏感程度確定的。雖然尚未板上釘釘,但它的使用和監管已受業界關注。

泰州市的環保局、檢察院等部門這幾天都處于“振奮”的狀態。

“史無前例。”2014年9月15日,面對南方周末記者,泰州市環保局副局長童寧用這個詞來概括剛剛判決的一宗環境公益訴訟。

此前5天,泰州市中院。經過十余小時的庭審,江蘇常隆農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被判賠償環境修復費1.6億余元。

1.6億元,毫無疑問是環境領域的第一天價民事賠償。在公開資料中,以前最高的是2009年山東省臨沂市化工企業污染河流的案件,一審判決3名被告共同賠償3714萬元經濟損失。

“環保執法力度也從來沒這么大過。”童寧說,“以前老百姓都認為環境破壞不會被判刑,但這次無論是刑事部分還是民事賠償,都是史無前例的。”

這也出乎業界的意料。此前論及環境公益訴訟,“立案難、取證難、鑒定難、勝訴難”幾乎成了眾口定調,但此次卻是里程碑式破局。“這個案子對將來的環境公益訴訟案有很多指導意義。”泰州市中院副院長生建華說。

從談判到訴訟

這是一起普通的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的案件,但已注定成為環境公益訴訟的經典案例。

案發一年半之前,江蘇省泰興市(泰州市下轄的縣級市)6家化工企業將廢酸委托給沒有危廢處理資質的皮包公司,后者用改裝過的船舶,偷偷倒入當地河流之中。在一年時間里,共傾倒了兩萬多噸廢酸。

在經過民眾舉報、媒體曝光、泰興市環保局蹲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