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政治運動史
在反右派斗爭中,曾彥修是出版界排名第一的右派分子;又是第一個上《人民日報》的黨內右派分子。這時候他是人民出版社五人小組的組長,正是他在主持本單位的反右派斗爭。他這右派分子是他自己決定要劃的。這大概是絕無僅有的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曾彥修近照。
在反右派斗爭中,曾彥修是出版界排名第一的右派分子;又是第一個上《人民日報》的黨內右派分子。這時候他是人民出版社五人小組的組長,正是他在主持本單位的反右派斗爭。他這右派分子是他自己決定要劃的。這大概是絕無僅有的了。
《平生六記》 曾彥修著 北京三聯2014年8月
曾彥修的《平生六記》記下了他經歷的六次政治運動:鎮壓反革命運動、土地改革運動、三反運動、肅反運動、反右派斗爭和四清運動。這些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頭等重大的事件。這本書就是很具體地記下個人在這些運動中的經歷,完全無意于展示運動的全貌,可是正如胡適說的“真正的歷史都是靠私人記載下來的”(《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頁),《平生六記》的記載是一部真正的歷史。
鎮壓反革命運動,在《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簡稱《黨史》)中說:“大張旗鼓地鎮壓反革命,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敵我矛盾還很突出的條件下進行的一場尖銳的對敵斗爭。由于當時司法體制和審判程序不夠健全,一些地方的鎮反工作中出現過錯捕、錯殺等偏差。”(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上冊,第49頁)對于這樣人命關天的事情,當時的偏差,或者說草率到什么程度,在曾彥修的這本書里有一點反映:1951年4月,在廣州市,一次處決的人犯就有一百四十多名,“其中還有一個解放前的省教育廳長×××,經記者了解,是解放廣州后又從香港公開回來的,這人要處決究竟是怎么回事?”(第20-21頁)這就能夠給人們一點具體的印象了。
土地改革運動中,曾彥修率領一個兩三百人的工作團到廣東云浮縣做土改工作。他在書中這樣描寫了當年流行已久的工作模式:
土改工作隊進村后,必須絕對地、長時間地“訪貧問苦,扎根串連”,建立或重建階級隊伍之后,才能談得上進入斗爭,如反霸、斗爭地主等階段;之后是分田階段;再之后是建黨建政、動員參軍等階段。再之后,又是另派工作隊來搞“復查”等等;一個否定一個,一個說前一個“右傾”。已形成憲法,半點不能移動。……工作隊動不動就要換三幾次。翻燒餅、煮夾生飯,一次一套,統統反右,從不反左,不把農村搞得稀爛才怪。(第3-4頁)
三反運動,即所謂“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運動。當時把運動對象稱為“老虎”,所以又叫做打老虎運動,《黨史》高度評價了這個運動的意義:“‘三反’運動,是黨在全國執政以后保持黨政機關的廉潔,反對貪污腐敗的初戰。”不過也承認了“在追查貪污犯即‘打老虎’階段,由于推廣‘作出具體計劃’,定出必成數、期成數,并根據情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