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書摘(20140918)
我們看翻譯著作,對譯者有兩個人以上的,一般都懷有戒心:三個和尚沒水喝,譯者多了,難出精品。但有許多大部頭的書,如正在翻譯中的《劍橋古代史》,絕非三五人之力可以完成,必須靠有一定規模的翻譯團隊。
責任編輯:劉小磊
理想的翻譯團隊
我們看翻譯著作,對譯者有兩個人以上的,一般都懷有戒心:三個和尚沒水喝,譯者多了,難出精品。但有許多大部頭的書,如正在翻譯中的《劍橋古代史》,絕非三五人之力可以完成,必須靠有一定規模的翻譯團隊。歷史上翻譯佛經的“譯場”,因為有國家或者寺廟的雄厚財力支持,有筆受、度語、證梵本、潤文、證義、??钡热舾傻拦ば?,制度之謹嚴,足資今人取法。坊間新出甄修鈺、張克勤等譯《古希臘史》([俄]庫濟辛主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因筆者不諳俄文,無法評價其譯文質量,但觀其分工,似略得“譯場”之遺意。主譯者甄修鈺,是內蒙古大學歷史系主講世界古代史的教師,其余如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