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盛宴,中國資本靠邊站

2014年9月19日,阿里在紐交所上市,此次阿里IPO最大的贏家是軟銀和雅虎,而中國投資人卻在這場資本盛宴中靠邊站。其實,在阿里巴巴早期融資歷程中,中國資本的身影曾一度閃現,只不過沒有堅持到最后。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當地時間2014年9月19日,美國紐約,阿里巴巴集團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馬云攜8位敲鐘人亮相。 (CFP/圖)

在美國硅谷,高校-創業團隊-風投-華爾街之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而中國這根鏈條仍然是殘缺不全的,無論是政府主導的創投基金,還是孱弱的資本市場,都難以給科技企業提供資本助力。

北京時間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NYSE:BABA)在紐交所上市,開盤價92.70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6.3%,籌資額達218億美元,成為美國市場迄今規模最大的IPO交易。

當天阿里巴巴收盤價93.89美元,以收盤價計算,其市值達2314億美元,成為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也是排在蘋果、谷歌和微軟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公司。

作為阿里巴巴第一、第二大股東,軟銀和雅虎在其上市之前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4.4%、22.6%。軟銀是此次阿里IPO最大贏家,持有7.98億股,按照93.89美元收盤價,軟銀的持股市值高達749.5億美元。其次是雅虎。根據之前的協議,雅虎在此次上市中將拋售阿里巴巴股票,將持股比例保持在16.3%,雅虎通過拋售這部分股票獲得稅后收入約為51億美元。

相比之下,創始人馬云在上市前持股比例為8.9%,聯合創始人蔡崇信3.6%。不少人感嘆,作為一家立足中國、主要業務市場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中國投資人竟然不是其IPO最大受益方。

事實上,在阿里巴巴早期融資歷程中,中國資本的身影曾一度閃現,只不過沒有堅持到最后。

唯一的參與者

2014年9月9日,馬云在紐約舉行IPO上市路演活動時說:“15年前我來美國融資200萬美元,被30家VC拒絕了。我今天又來了,要200億。”

盡管“被30家VC拒絕了”,在阿里巴巴成立半年后,馬云還是在美國獲得了第一輪投資500萬美元,高盛牽頭,包括新加坡匯亞(TranspacCapital)、瑞典Investor AB和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TIF。

在當時的互聯網熱潮中,拿到這樣的投資不算離譜。

1999年夏天,剛剛拿到哈佛商學院MBA學位的邵亦波和譚海音回國創業,準備做一個叫做易趣的C2C拍賣網站,憑著一份商業計劃書和初具雛形的網站,拿到了以萬通國際、IDG以及個人的投資組合60萬美元,當時該項目的整體估值是300萬美元。四個月后,易趣以1250萬美元的作價又融資650萬美元。

為此,網上流行過許多段子,分別是不同的“大佬”們對當年錯失阿里巴巴追悔莫及。

高榕資本創始合伙人張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當時中國國內創投基金規模很小、不成熟,再加上當時中國沒有創業板,早期初創互聯網企業只能去海外上市,阿里巴巴選擇海外風險資本,這是由當時產業形態決定的。

而中國資本中唯一的參與者,與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TIF有關。

1991年3月,《國務院關于批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有關政策規定的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