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越南“承包制之父”
1965年,越南北部永福省的省委書記金玉打破政治禁忌,在永福省推行合作社框架下的家庭承包制。金玉的改革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他本人卻為此受到批判和黨內處分,被迫放棄改革。直到差不多三十年后,越共中央才對已經過世的金玉重新評價,授予他胡志明勛章。
責任編輯:劉小磊
金玉(左)在田間視察水稻成長情況。他說,“大家的老爹死了沒人哭”,意思是合作社的公地上沒人認真干活。
1965年,越南北部永福省的省委書記金玉打破政治禁忌,在永福省推行合作社框架下的家庭承包制。金玉的改革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他本人卻為此受到批判和黨內處分,被迫放棄改革。直到差不多三十年后,越共中央才對已經過世的金玉重新評價,授予他胡志明勛章。
2010年,越南國家電視臺播放了長篇連續劇《省委書記》,其收視率創下了政治題材電視劇的新高。根據觀眾投票結果評選,該劇獲得了2011年最佳男女演員獎和編劇獎。
這部電視劇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主人公叫金玉(Kim Ngoc,原名Kim Van Nguoc,1917-1979),他是上個世紀60和70年代越南北部永福省的省委書記。1965年,金玉打破政治禁忌,在永福省推行合作社框架下的家庭承包制。
金玉的改革雖然迅速而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業生產勞動率,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他本人卻為此受到批判和黨內處分,被迫放棄改革。直到差不多三十年后,越共中央才對已經過世的金玉重新評價,授予他胡志明勛章。今天,越南國家媒體又進一步把他塑造成了人民的好書記,把歷史上的一筆負資產變成了正資產。
越南合作化的困境
對于中國人來說,金玉所登上的那個歷史舞臺不但十分熟悉,而且可以說就是從自己國家照搬去的。越南社會主義的發展基本上按照比中國慢一拍的速度進行。越南北部在1954年前后大規模開展土地改革,土改的指導思想和方針方法都在中國的影響之下,在劃分地主和斗爭地主上都出現了嚴重的“擴大化”,在農村造成了恐怖。1956年夏天,在蘇共二十大和中共雙百方針的影響下,面對來自知識分子和黨內一些干部的壓力,越共承認犯了“擴大化”的錯誤。但1957年夏天,中國開展“反右”,越共也把向黨提意見的知識分子和干部打成反革命,不再提土改帶來的問題。到了1958年,中國發起大躍進,向共產主義過渡,北越便開展合作化運動,要完成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越南實行了農業合作化之后,越南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勞動生產率長期徘徊和下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