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天下如何多可用之才
用人為的是當下,教人為的是后來;人才的脫穎而出不單靠選,更要靠養。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陳琪
用人為的是當下,教人為的是后來;人才的脫穎而出不單靠選,更要靠養
甲午年中日交戰,李鴻章曾在窮蹇困頓之際致書劉銘傳說:“前日征書,正當事機緊迫之時,以三十余年患難與同,不深揣度,輒欲牽挽,亦自知不情也?,F前敵各軍相繼并進,苦于有將無帥。兄年逾七十,愧不能為藥師渡海之行。朝廷以臺麾不出,特召毅齋中丞,聞所患于執事相同,未知能強起否。默數海內人物,勛望相埒者,亦更無第三人?;貞浖咨攴?、越之爭,宿將起自田間,南北相望,俯仰十年,頓有文武欲盡之感,可為太息”。
李鴻章引為“三十余年患難與同”的劉銘傳是淮軍大將;而被他稱作“毅齋中丞”的劉錦棠則是湘軍大將。劉銘傳在中法戰爭期間據守臺灣力戰法軍,并于臺灣建省之后成為第一任巡撫;劉錦棠在相近的時間里領兵縱橫西陲,規復新疆,并于新疆建省之后成為第一任巡撫。他們處地動山搖之日皆身作柱石,為國家當一面之重任,但時至甲午,他們又都為傷病所苦,久已開缺回籍而長在困臥之中。計度時日,在李鴻章作信以“強起”為期盼的同一天里,劉錦棠剛剛病故,次年劉銘傳因“舊病固結”繼之死。隨后是人才凋零之下,舉目四顧而俱見一代不如一代。后人論甲午戰爭,大半于此一節不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