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對話:告別激進民族主義

這一百年,人類對自然環境與精神文明的破壞,在規模與危害程度兩方面均史無前例。只有全世界不同地理區域、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的公民共同攜起手來,“求大同,存小異”,人類文明的重構才成為可能。對中國而言,提供一個開放、民主、自由的寬松環境乃是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石越婕 王慶峰

陳才?。ㄗ螅┱麻_沅(右)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這一百年,人類對自然環境與精神文明的破壞,在規模與危害程度兩方面均史無前例。只有全世界不同地理區域、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的公民共同攜起手來,“求大同,存小異”,人類文明的重構才成為可能。對中國而言,提供一個開放、民主、自由的寬松環境乃是當務之急。

人文缺失與文明危機

陳才?。?/b>章先生,作為當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歷史學家,您很早就呼吁不分民族、國界、信仰、主義,攜起手來,吸取一切有益的精神資源,共同重建新的人類文明。

章開沅:這與國際大環境有關。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乃至世界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不同的文明與價值體系彼此沖突、博弈,引發巨大的動蕩;全球不同信仰、民族、價值觀的公民表現出大異其趣的心態。1990年8月,我辭去華中師范大學校長之職,應邀前往美國及港臺地區工作多年,有更多時間思考一些有關人類命運與世界文明發展方面的問題。

反思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無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現代物質文明。但在精神文明與倫理道德層面,付出極慘重代價——兩次世界大戰,連綿不絕的局部武裝沖突,尤其是高科技用于現代戰爭,造成的人類生命財產損失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恐怖時代。這一百年,人類對自然環境與精神文明的破壞,在規模與危害程度兩方面均史無前例。20世紀末,無論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單純的物欲追求導致的許多社會問題:環境污染、資源浪費、信仰迷失、道德淪喪,吸毒、自殺等自殘行為也急劇增加。人正在毀滅自己!這不是危言聳聽。但我不是悲觀主義者,是審慎的樂觀主義者。

陳才?。?/b>20世紀初,進化論在中國風靡一時;知識界趨之若鶩,附之者眾。章太炎(1869—1936)則對世紀之交的中國社會情狀與文明征象提出過警示。1906年9月5日,他在《民報》發表《俱分進化論》一文,對當時的“進化論熱”予以審視,對西方現代文明進入中國后可能產生的積極與消極作用予以預測。

章開沅:章太炎對其所身處的世紀之交的中國人文精神建設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并對舶來的西方現代文明持有獨到的批判見解。他的《俱分進化論》并非全盤否定“進化”,而是告誡人們不可盲目迷信“進化”,把“進化”視為一種絕對的信仰。

陳才?。?/b>1968年,年近八旬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與不惑之年的日本哲學家、思想家池田大作進行“展望二十一世紀”的對話。湯因比說:“近代初期的烏托邦理論,幾乎都是樂觀的。這是因為,沒有明確地把科學進步和精神上的進步,看成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他們錯誤地認為,累積科學和技術上的進步,會自然地累積精神上的進步。”顯然,湯因比當時已對現代科技所引發的人類現代文明的嚴重缺失,表達了深沉的憂慮。

章開沅:湯因比對人類文明前途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頗為重要的觀察維度。他相信20世紀注定人類要目睹“西歐的沒落”。他曾經寄希望于東亞精神文明的復興,能借以彌補人類現代文明的嚴重缺失。然而,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或先或后也走上了重科技而輕人文、重物質而輕精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