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反抗·忠誠 許鞍華想講的《黃金時代》
許鞍華拍攝過大量“女性題材”,她們的人生都“慘”,但蕭紅不同的是,她不在乎。這也是最打動許鞍華的地方:義無反顧,從不退縮,也不斤斤計較。
責任編輯:袁蕾 李曉婷 實習生 喻冬宇 何艾琳
許鞍華看完蕭軍的《延安日記》,覺得他對自己的厚望與大男人主義,都“太可笑了”。但同時,“他絕對是一條漢子,說他是右派,他就扛著,不道歉,正反兩面都很鮮明”。
香港導演許鞍華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樣,并不太了解蕭紅,他們熟知的是張愛玲。
許鞍華拍攝過大量“女性題材”,她們的人生都“慘”,但蕭紅不同的是,她不在乎。這也是最打動許鞍華的地方:義無反顧,從不退縮,也不斤斤計較。
“她自己最慘的時候,她會說這是她的黃金時代。這是所有好作家的本質,普通人不會這樣想。她不是歌頌她的黃金時代。這個黃金時代是反諷的。”許鞍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黃金時代是反諷,也是褒揚,在那個時代,有一群義無反顧的人:“無論反抗還是依附,都是認真的,大家都在反抗,還知道自己在反抗什么。”
這不是絕對真實的傳記片
南方周末:電影中,蕭紅做出任何選擇,都沒有交代她的邏輯,她還是難以捉摸。
許鞍華:還真是沒試過這樣拍戲,挺恐怖的。影片三個小時就是一大堆問題跟感受,而不是有一個看法。不過我覺得這個最靠近真實。包括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動機。主導她的是什么,她為什么這樣,不是很清楚。其實我也不知道。
南方周末:你直接用了很多他們作品里的原文當他們的臺詞,包括蕭紅的,它不是口語,說出來顯得有點怪。
許鞍華:這是李檣的選擇,我同意。一部戲里角色怎么說話是一個選擇。要不要讓他們說話帶口音?我們覺得不要,全部講普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