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黃金時代》:缺乏虛構的勇氣
這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華語文藝片,許鞍華導演,李檣編劇,一個是華語電影僅有的幾位大師級導演,一個是近些年大陸最好的電影編劇。許是對電影題材“高冷”的擔心,片方的宣發手法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先是用鋪天蓋地的情懷海報占據高地,再來一招杜蕾斯,戴上,一切都是自由的,讓網友影迷大跌眼鏡。
這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華語文藝片,許鞍華導演,李檣編劇,一個是華語電影僅有的幾位大師級導演,一個是近些年大陸最好的電影編劇。許是對電影題材“高冷”的擔心,片方的宣發手法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先是用鋪天蓋地的情懷海報占據高地,再來一招杜蕾斯,戴上,一切都是自由的,讓網友影迷大跌眼鏡。
早早看過點映的媒體圈朋友說,這部電影拍飛了。當時并不信,這可是許鞍華的片子,等看了電影,還是失望有加。許鞍華自評,這部電影“不是完全的失敗”,無奈之情溢于言表。李檣這次編劇,是一個勇氣可嘉的敘事實驗,從一開始蕭紅自述,就帶來了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法敘事,中間通過多次各種視角的“羅生門”講述,讓蕭紅這個人物煙霧繚繞,如云中神龍,首尾依稀,中間閃爍的幾處龍鱗光輝,也因為各種“史料殘缺”而寥寥帶過:蕭紅第一個孩子的下落,從呼蘭河縣逃往哈爾濱,和端木蕻良新婚后獨自去重慶等諸多細節,直接告知觀眾因史料缺乏,sorry不記。——于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虛構的勇氣,這不是學術論文,不是紀錄片,而是電影傳記片,傳記片依照大量史料是基本功,但過分拘泥史料,就是拘泥殘缺的形象,沒有試圖讓人物充分圓滿鮮活起來的勇氣。竊以為,寧可陷入“虛構與事實”的爭執,也不要陷入“固守史料”的死板與殘缺,因為前者至少有“藝術再創造”的可能性,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