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全球氣候博弈】富國博弈
樂觀者認為,這是布什政府第一次同意要參與在2009年前制定氣候變化政策新的全球協議的談判,因此將對談判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悲觀者則認為,美國只是表示會“認真考慮”強制減排義務,這意味著美國還是不接受
上周在德國舉行的G8+5峰會,為過去一年來已經變得炙手可熱的氣候變化議題再添政治推力,后《京都議定書》談判即將進入關鍵期。這場被認為是繼WTO之后最重要的國際談判,本質上是事關國家利益的經濟戰。歐盟試圖在氣候變化這個將重新制訂全球經濟發展規則的問題上重建歐盟的全球領導權
氣候:從邊緣到主流
過去一年來,氣候變暖議題陡然升溫,成為重要國際會議上幾乎是逢會必談的主要乃至首要話題。
今年1月底,當全球企業領袖趕到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參加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時,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沒有雪的達沃斯,于是與會者通過舉手表決,臨時把氣候變化改為那次企業家峰會的首要話題。
在上周在德國舉行的G8+5峰會上,首要議題同樣是氣候變化。
今年9月將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中心議題也確定為氣候變化。
而由于不愿承擔強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義務而退出《京都議定書》的美國,民主黨掌控的國會兩院最近也熱炒氣候變化,對布什政府施壓,有時一天就有三個關于氣候變化的聽證會,前去做證的還包括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此外,多項相關立法草案正在擬訂之中。
硅谷的風險投資商們對那些自稱能設計出能源新技術的企業趨之若鶩。各大投資銀行則紛紛推出報告,指導企業如何重定戰略和投資計劃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雷曼兄弟公司還在今年2月特別成立了氣候變化全球委員會,以研究和推動企業的應對策略。
而在聯合國體系內,除了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專門成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法定的談判平臺外,2007年4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也首次討論了氣候變化與全球安全問題,盡管這種安排受到了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反對,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些歐洲國家急切希望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把氣候變化問題上升到與國家安全問題同等的高度。5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也把氣候變化作為其主要的議題展開辯論和談判。
氣候變化問題炙手可熱,一是由于氣候變暖的影響更加顯而易見,比如去年冬天全世界普遍的暖冬。同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研究報告也再次警告,如果人類不采取更嚴格的措施控制氣候變暖,地球將陷入災難。
更關鍵的是,各國政府間關于氣候變化的角力,是為《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后的新一輪談判預熱。這輪談判的核心內容是確定發達國家2012年量化的減排義務,這是推動保護全球氣候進程的核心內容。
后《京都議定書》談判已于去年5月正式開始,但由于美國的繼續缺席而進展緩慢。今年12月份在印尼巴厘島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很可能將實質性地啟動新一輪談判。
目前,減排目前對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以一定的經濟增長為代價的,因此2012年后氣候變化體制的國際談判將為各個國家未來幾十年的經濟增長重新制定國際規則。這是一場被廣泛認為是繼WTO之后最重要的國際談判。
富國角力G8
上周在德國海濱小鎮海利根達姆舉行的G8峰會上,德國和美國就未來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主導權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較量。
會前,東道主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了一項協議,希望發達國家執行強制減排額度,讓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下降至少50%,將未來40年全球溫度的上升幅度限制在2攝氏度。默克爾的這項提議在峰會前已經得到了歐盟、加拿大和日本的支持。
德國希望這份提議能為2012年后氣候變化談判確定基調,并借此重新確立歐盟的全球領導權,同時為德國和歐盟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環保技術產業爭奪市場空間。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的環保技術產業有望在2020年趕超傳統的汽車及機械制造業,成為德國的主導產業。
而美國總統布什——正是他于2001年上任伊始在能源等大企業的游說下,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從而逃避了協議中規定的7%的減排義務——則在前往德國前3天,倡議今年秋天就實現氣候變化目標重新啟動一輪談判,談判必須將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排放大國納入。他同時強調了美國在這一事務上的領導地位,反對制定它認為武斷的目標和時間表。
經過默克爾緊張的外交努力后,6月7日,八國終于達成了一個妥協的協議。美國將“認真考慮”由歐盟、加拿大和日本提出的到2050年溫室氣體比1990年至少減半的提議,同時各方同意在2008年年底前所有大排放國達成一個框架協議,以便2009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內簽署后2012年新協議。
樂觀者認為,這是布什政府第一次同意要參與在2009年前制定氣候變化政策新的全球協議的談判,因此將對談判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悲觀者則認為,美國只是表示會“認真考慮”強制減排義務,這意味著美國還是不接受。此外從時間表看,布什只不過把皮球踢給了繼任者,因為2008年美國將要選出新總統。
“我認為這個G8協議有很多積極因素,因為協議的論調是朝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個目標在走?!笨萍疾咳颦h境辦公室副主任呂學都說。
這位代表中國參與氣候變化談判十多年的談判專家同時也認識到該協議的兩個問題:首先,G8協議沒有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以區別,而“共同但有區別”原則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一個基石;另外,政治上沒有明確的意愿信號,這將使未來工作層面的談判非常不易。
而國家氣候變化對外協調小組辦公室副處長李麗艷更關注的則是:歐盟提出到2050年減排至少50%這樣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是否可行。
因為《京都議定書》里規定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應該在1990年排放水平基礎上減少8%,但是絕大部分國家都沒能做到。已經參與氣候變化談判十余年的李麗艷擔心,發達國家只是到發展中國家用很低的成本買回排放額度,因為現在國際排放貿易制度已經建立。
“如果主要是買的話,那實際上從全球來說并沒有減,只不過是發達國家把高排放、高污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我們現在還需要研究,剖析這些數字后面到底有什么樣的社會經濟學含義?!崩铥惼G說。
氣候:從邊緣到主流
過去一年來,氣候變暖議題陡然升溫,成為重要國際會議上幾乎是逢會必談的主要乃至首要話題。
今年1月底,當全球企業領袖趕到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參加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時,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沒有雪的達沃斯,于是與會者通過舉手表決,臨時把氣候變化改為那次企業家峰會的首要話題。
在上周在德國舉行的G8+5峰會上,首要議題同樣是氣候變化。
今年9月將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中心議題也確定為氣候變化。
而由于不愿承擔強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義務而退出《京都議定書》的美國,民主黨掌控的國會兩院最近也熱炒氣候變化,對布什政府施壓,有時一天就有三個關于氣候變化的聽證會,前去做證的還包括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此外,多項相關立法草案正在擬訂之中。
硅谷的風險投資商們對那些自稱能設計出能源新技術的企業趨之若鶩。各大投資銀行則紛紛推出報告,指導企業如何重定戰略和投資計劃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雷曼兄弟公司還在今年2月特別成立了氣候變化全球委員會,以研究和推動企業的應對策略。
而在聯合國體系內,除了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專門成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法定的談判平臺外,2007年4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也首次討論了氣候變化與全球安全問題,盡管這種安排受到了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反對,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些歐洲國家急切希望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把氣候變化問題上升到與國家安全問題同等的高度。5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也把氣候變化作為其主要的議題展開辯論和談判。
氣候變化問題炙手可熱,一是由于氣候變暖的影響更加顯而易見,比如去年冬天全世界普遍的暖冬。同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研究報告也再次警告,如果人類不采取更嚴格的措施控制氣候變暖,地球將陷入災難。
更關鍵的是,各國政府間關于氣候變化的角力,是為《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后的新一輪談判預熱。這輪談判的核心內容是確定發達國家2012年量化的減排義務,這是推動保護全球氣候進程的核心內容。
后《京都議定書》談判已于去年5月正式開始,但由于美國的繼續缺席而進展緩慢。今年12月份在印尼巴厘島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很可能將實質性地啟動新一輪談判。
目前,減排目前對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以一定的經濟增長為代價的,因此2012年后氣候變化體制的國際談判將為各個國家未來幾十年的經濟增長重新制定國際規則。這是一場被廣泛認為是繼WTO之后最重要的國際談判。
富國角力G8
上周在德國海濱小鎮海利根達姆舉行的G8峰會上,德國和美國就未來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主導權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較量。
會前,東道主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了一項協議,希望發達國家執行強制減排額度,讓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下降至少50%,將未來40年全球溫度的上升幅度限制在2攝氏度。默克爾的這項提議在峰會前已經得到了歐盟、加拿大和日本的支持。
德國希望這份提議能為2012年后氣候變化談判確定基調,并借此重新確立歐盟的全球領導權,同時為德國和歐盟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環保技術產業爭奪市場空間。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的環保技術產業有望在2020年趕超傳統的汽車及機械制造業,成為德國的主導產業。
而美國總統布什——正是他于2001年上任伊始在能源等大企業的游說下,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從而逃避了協議中規定的7%的減排義務——則在前往德國前3天,倡議今年秋天就實現氣候變化目標重新啟動一輪談判,談判必須將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排放大國納入。他同時強調了美國在這一事務上的領導地位,反對制定它認為武斷的目標和時間表。
經過默克爾緊張的外交努力后,6月7日,八國終于達成了一個妥協的協議。美國將“認真考慮”由歐盟、加拿大和日本提出的到2050年溫室氣體比1990年至少減半的提議,同時各方同意在2008年年底前所有大排放國達成一個框架協議,以便2009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內簽署后2012年新協議。
樂觀者認為,這是布什政府第一次同意要參與在2009年前制定氣候變化政策新的全球協議的談判,因此將對談判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悲觀者則認為,美國只是表示會“認真考慮”強制減排義務,這意味著美國還是不接受。此外從時間表看,布什只不過把皮球踢給了繼任者,因為2008年美國將要選出新總統。
“我認為這個G8協議有很多積極因素,因為協議的論調是朝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個目標在走?!笨萍疾咳颦h境辦公室副主任呂學都說。
這位代表中國參與氣候變化談判十多年的談判專家同時也認識到該協議的兩個問題:首先,G8協議沒有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加以區別,而“共同但有區別”原則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一個基石;另外,政治上沒有明確的意愿信號,這將使未來工作層面的談判非常不易。
而國家氣候變化對外協調小組辦公室副處長李麗艷更關注的則是:歐盟提出到2050年減排至少50%這樣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是否可行。
因為《京都議定書》里規定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應該在1990年排放水平基礎上減少8%,但是絕大部分國家都沒能做到。已經參與氣候變化談判十余年的李麗艷擔心,發達國家只是到發展中國家用很低的成本買回排放額度,因為現在國際排放貿易制度已經建立。
“如果主要是買的話,那實際上從全球來說并沒有減,只不過是發達國家把高排放、高污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我們現在還需要研究,剖析這些數字后面到底有什么樣的社會經濟學含義?!崩铥惼G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