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大眾生活
1984年,是中國激昂的一年。
在這一年,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新中國成立后首只公開發行股票。
這一年,中德雙方的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正式成立。
這一年還有很多事情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香港歌手張明敏在春晚上演唱了《我的中國心》;中共提出延長土地承包期應在15年以上;《南方周末》創刊……
喬丹在那一年通過選秀進入NBA,瑪格麗特·杜拉斯寫出了《情人》,米蘭·昆德拉寫出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蘋果發布了世界上第一臺采用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電腦Macintosh……
這三十年,或許每一個中國人有著自己的體會,有些事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有些卻并未改變,那就是為了大眾幸福生活的這個目標。
中國滬深兩市共擁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上海大眾在三十周年的序幕期,便迎來了第1000萬輛轎車的下線;12億部手機,成為了中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國內汽車的保有量將近1.4億;互聯網網民規模達到6.3億。
小汽車進家庭,是上海大眾服務大眾的出發點,也是中國人記憶中的一個符號。三十年風雨,上海大眾從第一輛桑塔納下線到如今擁有雙品牌十余款車型,以及完備的產品體系,一直在提升的是科技創新與服務品質,不變的是造好每一輛大眾,只為每一位大眾。
在不久前,iPhone 6已經成功進入了中國,盡管很多人認為蘋果創新不夠,但仍然沒有影響大眾對新產品的喜愛。
在這個擁有12.56億手機用戶的國家,每天有20多億條短信被發送,5188TB的流量在訪問網絡時被消耗。手機正在重塑著我們的生活,這并不僅僅存在于大型現代化的城市,它為科技創新在農村的擴散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條件,也為鄉土社會構建了一個繁華城市的景象。
近幾年,智能手機的出現近乎于一場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除了改造了人們的社交生活,而且越來越快地滲透進其他行業。
汽車,本來與手機毫不相關,各自在平行線的兩端,通過移動互聯網,這兩條平行線正在發生軌跡的變化,這條軌跡的核心,便是為大眾服務。
“德國制造”登上中國舞臺
1987年,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暢通與港澳的通信往來,也為了為第六屆全運會提供通信服務,廣東在全國最早推出了移動通信服務。因此,全國第一個大哥大用戶就在廣州產生,他就是現任廣東中海集團董事長的徐峰。
他對媒體回憶道:“1987年11月21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成為中國第一個手機用戶。雖然購買模擬手機花費了2萬元,入網費6000元,但是手機解決了我進行貿易洽談的急需,幫助我成為市場經濟第一批受益者。”
“當時郵電局的人還不知道這手機應該賣多少錢,他們叫我押下了一張2萬元的支票,先把手機拿走。”徐峰說。
當時的手機也叫“大哥大”,作為移動電話,信號卻并不好,常常需要雙方在里面重復地喊。但作用也是明顯的,拿著這部磚頭一樣大小的手機,顯示出了主人的高貴身份,很多用戶主要用來洽談業務時的擺設。
那時西門子的“大哥大”頗受歡迎。正值上海大眾的桑塔納轎車在中國市場推出,德國制造開始走進中國人的生活。
“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經歷過80年代的中國人還記得這句廣告詞,這也是上海大眾在1987年為最初的桑塔納所做的宣傳。
與“大哥大”一樣,桑塔納更是身份的象征,很多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就是,在外看到的最多的車型便是桑塔納轎車。結實、耐用、外觀大氣,桑塔納成為了當年很多人心目中的夢想之車。
那時的桑塔納在現在看起來仍然有其優點,盡管沒有遙控鑰匙、安全氣囊還有各種先進高端的科技功能,但卻有著國產轎車里面少有的做工優秀,用料扎實以及底盤剛強。很難在中國三十年的汽車工業歷程里面,找到像桑塔納這樣經久不衰的車型,它也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
而在那個年代,擁有一部私家車與擁有一部大哥大一樣,是中國普通家庭遙不可及的夢想。
上海大眾推出“cool駕行”,融合五項藍驅科技,讓駕駛變得更清朗
兩個行業平行線的交集
當時的人們無法想象,兩種截然不同毫不相關的產品會在三十年后有著更深的交融,這種交融為大眾所帶來的幸福生活有了新的表現形式。
2007年1月,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的蘋果MacWorld大會上發布了第一部iPhone手機。蘋果將音樂播放器iPod、智能電話和上網設備的角色集成到了一臺電話身上。這部名為iPhone的手機被稱為真正的智能手機,盡管其功能還沒有那么完善,但卻開啟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從而使得智能手機與汽車發生了交集。
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終端還將改變整個汽車業的制造、購買和駕駛方式。根據麥肯錫數據顯示,目前擁有互聯網功能的汽車數量可能僅占車輛全球總數的8%。但到了2020年,大概四分之一的汽車,將可以聯網。
而車聯網的運用使得手機與汽車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改變。更多的用戶希望把自己手機上的內容映射到車上去,車聯網已經成為一個入口,現在的移動互聯的入口完全是基于位置來做信息導入,隨著全新商業模式的涌現,利益的來源更多樣化,車聯網將不僅僅是車廠提供給自己用戶的產品,面向大眾的服務設計將是整個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8月4日,大眾進口汽車正式推出車聯網服務。該車聯網全面搭載于進口Tiguan、甲殼蟲、尚酷等車型上,這項技術主要針對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進行優化,最長免費試用期將達到4年。同時,上海大眾也即將于2015年應用車聯網技術,新推出的大眾汽車車聯網服務根據用戶需求作了創新優化,提供“出行助手”、“道路救援”、“緊急救援”、“遠程車輛狀態”、“遠程旅途數據”、“遠程鳴笛閃燈”、“遠程車輛追蹤”、“地理圍欄”及“超速提醒”等多項貼心服務,以確保駕乘者出行無憂。
那具體可以做些什么呢?比如,在出行前,用戶可使用大眾汽車車聯網手機應用程序的“遠程車輛狀態”,查看愛車續航里程和機油保養等信息;行駛中,利用車載機“交通流量”功能,可了解道路擁堵狀況及實時的事故和施工信息;“地理圍欄”可在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定,一旦車輛進入或駛出該區域,車主將在第一時間收到短信和郵件提示;“超速提醒”能夠為車輛設置警示速度值,當愛車超出限定值時,會提示給用戶及時減速……
可以預見的是,車聯網會將人與車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通訊技術與智能手機,讓車成為更加方便用戶的工具,改變大眾的未來生活。
科技的力量
科技究竟能夠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多大的改變?手機和汽車兩個領域的結合還將帶來什么樣的驚喜?答案是永無止盡。
如果說現在的手機和汽車科技仍然是人與機器之間的對話,那么近在咫尺的發展方向就是機器與機器之間的對話,也就是通過手機記住主人的偏好、行程安排來自動向汽車發出指令。高溫天氣中,在上車前半小時就打開空調已不再是奢望,大眾汽車還希望能夠在2020年以前引入無人駕駛系統??赡苡幸惶?,你只需要在汽車的鑰匙上面設置你早上到達門口的時間,到了那個時間,汽車就會自動地停在你家門口,并貼心地為你打開車門。
反過來,未來手機也會將汽車儀表盤所發出的各種信號“翻譯”成語言來告訴你聽,甚至也會關注行車時你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是否向服務中心發出求助的信號。
而這一切,之所以可能發生,是因為汽車行業和手機行業彼此所持的開放態度,事實上,有長遠目光的汽車企業不畏懼任何科技巨頭,如大眾汽車便希望能夠與谷歌這些企業進行更加密切的合作,而大眾也確已掌握了許多能使汽車更好地服務大眾的現代科技。
比如,上海大眾從大眾汽車集團所引入的藍驅技術(Blue Motion),目前帕薩特、途觀以及朗逸均有藍驅技術版。
這項技術囊括了大眾汽車所有已經或即將批量生產應用的節能、環保技術和所有相關的研發項目,是大眾汽車節能、環保產品與技術的總概念與集合體。它以大眾汽車已經廣泛應用于量產車型的動力總成技術(TSI、TDI、DSG)為基礎,進一步結合了眾多創新科技。
比如啟停技術和風阻設計。當堵車或遇紅燈停車等候時,START/STOP啟停技術可自動關閉引擎,當抬起剎車開始行駛時,又能迅速重新啟動,有效避免因頻繁起步停車而造成的高怠速油耗,最多能夠實現0.2L/100km的節油效果,從而減少尾氣排放。風阻設計通過對降低車身懸掛、車身擾流板、專門的進氣格柵、輪轂造型以及低滾動阻力輪胎,使藍驅車型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得到明顯改善,車身空氣阻力系數和輪胎滾動阻力系數大大降低,從而達到降低油耗、強化操控性的目的。
上海大眾還擁有一些獨特的技術:CAN-BUS數據總線則大量簡化了整車的電路系統,讓發動機艙線路更加簡潔,也降低了維修保養的成本;PLA智能泊車輔助系統,使得駕駛者只需在靠邊停車時控制加速和制動即可,轉向交給汽車自己完成……
每一輛認真打造的大眾汽車為過去三十年來的中國大眾提供了幸福的生活,到了今天乃至未來,上海大眾同樣會為大眾提供更加幸福的選擇,而核心的信條,就是相信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