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環評師,違規高達16%?搜尋“影子環評師”
名為環評公司環評師,實為國家機關公職人員或企事業單位人員,這種掛靠現象已被環保部多次明令禁止。南方周末獨家調查全國環評師掛靠現象,對全國數量居前的9個省份共5349名環評師逐一核對。供職在環境相關單位的重名者,高達16%。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朱紅軍
名為環評公司環評師,實為國家機關公職人員或企事業單位人員,這種掛靠現象已被環保部多次明令禁止。
南方周末獨家調查全國環評師掛靠現象,對全國數量居前的9個省份共5349名環評師逐一核對。供職在環境相關單位的重名者,高達16%。
核對方法是通過網絡搜索,僅為查找“掛靠”提供可能性,最終還須權威部門認定。
2014年10月10日,荒誕一幕在深圳市一家從事環評工作的公司上演。
廣東省環保廳兩名工作人員和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一名工作人員受環保部委托,對該公司進行現場核查,因該公司的環評資質已到期,并申請了延期,所以按規定需重新核查。
這一天,注冊環評工程師(以下簡稱“環評師”)等員工都回到辦公室。核查人員對環評師進行單獨問話,如最近做了哪些環評項目、這些項目位置在哪里,等等,但環評師們均一問三不知。更滑稽的是,當核查人員詢問公司門前的街道名稱時,環評師們也搖頭不知。當核查人員想打開他們的電腦時,發現電腦是壞的。
“以往的核查都是走過場?;氐焦镜膯T工簽到,沒回來的就說出差了。不像這次問得這么詳細。”自稱至少接待過七八次現場核查的環評師何宏哲說。他在深圳市環評行業浸淫近十年之久。
自己的環評師竟不知道公司最基本的信息,是因為他們都在外地有本職工作,平時并不在該公司上班,但他們的環評師資格證卻登記在此。在環評行業,這就叫“掛靠”。這如同人在外地,只需要影子出現在環評公司里,即“影子環評師”。
近日,南方周末記者對環評師數量位居全國前11位的省份(除去湖北、江蘇兩個環保部已核查的)進行調查發現,環評師掛靠,乃至環評機構資質掛靠十分泛濫。而中國環評行業內不少從事環評工作的人員和機構并沒有相關資質。環評行業環境堪憂。
網絡檢索“掛靠”秘密
深圳這家公司是在10月8日才接到現場核查通知的,外地掛靠的環評師匆匆趕到深圳時,已是10月9日晚,根本來不及熟悉公司的資料。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公司希望掛靠的環評師是本地的,可以隨叫隨到,又熟悉本地的環境。”何宏哲說,“但環評師卻希望自己掛靠得越遠越好,因為不容易被發現。”
僅2012年以來,環保部就已先后處理了數批共一百多家存在環評師掛靠的環評機構。
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7月31日,環保部通報了31家環評機構共62名環評師存在掛靠情況。環評師均被注銷登記,3家機構被取消了建設項目環評資質,其他機構或資質降級,或縮減了資質中的相應評價范圍,或限期整改3個月,整改期間不得承擔環評工作。
環保部的此次核查與環保組織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重慶兩江)的舉報、何宏哲的反映情況不無關系。
2014年初,重慶兩江將一份名單舉報至環保部,認為一百多位環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