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諾貝爾·化學·經濟】物理學家搶走了化學獎?
三個看起來像是物理學家的人,因為突破了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極限而獲得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為什么這種需要量子理論的工作屬于化學領域呢?
責任編輯:朱力遠 王小喬
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莫爾納爾。
三個看起來像是物理學家的人,因為突破了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極限而獲得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為什么這種需要量子理論的工作屬于化學領域呢?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埃里克·白茲格(Eric Betzig)說自己高中時化學這門課是最弱的,他學的是物理專業,還曾經很看不起搞化學的人。他也感到諷刺,自己獲得了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馬普研究所的斯特凡·黑爾(Stefan Hell)比白茲格還要像一名物理學家。他1990在海德堡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三年后,當他靈光一現獲得改造顯微鏡的關鍵思路時,他手中正在翻閱的書是量子光學。
威廉姆·莫爾納爾(William E. Moerner)在斯坦福大學化學系工作,看起來是三人中最像化學家的人。不過他早先獲得的是物理學博士學位。
白茲格、黑爾、莫爾納爾,三個看起來像是物理學家的人,因為突破了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極限而獲得201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獨立的工作
顯微鏡最早出現在1674年,荷蘭商人和科學家列文虎克透過自制顯微鏡觀察了池塘里的水滴,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微生物的存在開始被人們知道。
后來,顯微鏡經過許多改進,越來越專業和精密,但是一個局限是顯微鏡的制造者們所無法跨越的。它就是德國的光學設計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