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與搖滾有關的6部經典電影
隨著《藍色骨頭》的上映,中國搖滾教父之一的崔健也把自己的領域拓展到了電影這門熱藝術上來了。而搖滾這一文化產物向來不愁如何博人眼球,因為它本身就已經夠酷了。當音樂響起總是會讓你有一種跟著人潮放縱自己的沖動,這就是搖滾的力量。
編者按:隨著《藍色骨頭》的上映,中國搖滾教父之一的崔健也把自己的領域拓展到了電影這門熱藝術上來了。而搖滾這一蓬勃生機的文化產物向來不愁如何博人眼球,因為它本身就已經夠酷了。當音樂響起總是會讓你有一種跟著人潮放縱自己的沖動,這就是搖滾的力量。
1、迷幻演出 Performance (1970)
劇情:幫派分子Chas(詹姆斯·??怂?James Fox 飾)是Harry Flowers的一名手下,在一次幫派爭斗中,Chas殺死了一個叫Joey的人,只能逃亡。為了躲避Harry的追殺,他化名為Johnny Dean,假裝是一名變戲法的,租了一所房子的地下室。房子的主人是 Turner(米克·賈格爾 Mick Jagger 飾),他和兩個女人住在里面。Chas住在地下室的期間經歷了一段奇幻的旅程。他聯系一個朋友,讓朋友替他搞了個美國護照,準備逃走。他讓朋友來他住的地方與他見面,不料他的朋友卻帶著Harry的人一起來了......
關于搖滾:滾石樂隊主唱Mick Jagger的第一部電影,影片完成于1968年,直到1970年才得以發行。這部1970的電影,是MTV的前兆,也是一些在1990-2000年的流行電影的前身。它是第一部電影使用了Cut-up技術。Big Audio Dynamite樂隊的歌曲E=MC² 歌詞就來自這個電影,而Coil的歌曲Further Back and Faster 歌詞是源自這個電影。還有Mod Revival Generation的Secret Affair。和Glory Boys樂隊的不少作品基于影片中對南倫敦的黑幫描述,而他們的第一個專輯也以此命名。
2、一夜狂歡 A Hard Day's Night (1964)
劇情:講述的是四個從利物浦來的小子,縱然擁有億萬名利,卻只有一個晚上可以盡興冒險。因為他們是─披頭四。 就在今夜,且看他們如何用過人智慧,擺脫龜毛制作人、煩人老爺爺、與外面無數尖叫歌迷的糾纏,執行這“不可能的任務”。電影拍攝從3月2日開始,至4月24日結束。影片用夸張的手法描述甲殼蟲一天的生活。
關于搖滾:1963年秋天,為了從紅透半邊天的甲殼蟲身上賺筆錢,美國的United Artists和甲殼蟲簽約拍攝一部電影,目的是得以在美國推出電影的原聲唱片。制作方在1963年秋甲殼蟲前往美國前與他們接觸,要求他們為電影創作6首歌——題材不限,但要有兩首抒情歌曲,兩首快節奏的舞曲等等。在加勒比海度假期間,他們創作了八九首歌,Dick Lester從中選出了六首用于電影中。其中演奏You Can't Do That的部分在電影推出時被剪輯掉了,但之前就做為Can't Buy Me Love單曲的B面發行,也仍然出現在美國版的原聲唱片上。
這部電影成為搖滾電影的經典,教給整整一代年輕人反叛的原則,而這張專輯標志著甲殼蟲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3、搖滾萬歲 This Is Spinal Tap (1984)
劇情:本片是羅勃雷納自導自演之作,片中刻意杜撰出一個英國搖滾樂團Spinal Tap,羅勃雷納則飾演要為該樂團拍攝紀錄片的電影導演馬蒂。本片雖然看似紀錄片,實則是一部對當代搖滾樂做出尖銳嘲諷的高水準喜劇,導演成功地將一個虛構的樂團臺上臺下表里不一的嘴臉,以仿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關于搖滾:片中主角的這支樂隊由主唱大衛·圣·胡賓斯、主吉他手奈基·塔夫諾、貝斯手德瑞克·斯莫斯、鼓手米克·史林普頓和鍵盤手威·賽維志五人組成。這支來自英國的樂隊有17年的搖滾生涯,發行了15張專輯。他們在1982年即將發行最新專輯《聞聞手套》,同時要在美國舉行全國巡回演唱會。本片還創下一件空前記錄片中虛構的Spinal Tap樂團后來在90年代,竟然還找回當時演出的樂團團員,當真舉辦了幾場極成功的演唱會,此外還拍了好幾集的電視特別節目!
4、天鵝絨金礦 Velvet Goldmine (1998)
劇情:搖滾史上最華麗的70年代,性感、妖艷、前衛、激進等各種大膽元素被融合成獨特的搖滾流派。這場搖滾革命的代言人布萊德·斯萊德彼時傾倒眾生。然而,1984年,他在一次演出中遭遇“暗殺”,巨星自此隕落。倫敦先 驅報 記者阿瑟對自己的偶像展開調查。在回溯逝去歲月之中,卻挖掘出布萊德與美國搖滾歌手庫爾特·懷爾德的一段冰火之戀。布萊德受庫爾特音樂的感染,創造出自己的華麗風格,迅速走紅。兩人相互激發靈感、彼此迷戀,最終卻因為性格沖突而決裂。風頭正勁的布萊德在失去庫爾特之后也開始自暴自棄,導演出一場“暗殺”劇。阿瑟在酒吧邂逅消沉的庫爾特,他仿佛被布萊德靈魂附體,他們共同沉浸在對布萊德的懷念中難以自拔,同時一種奇妙的情感在他們之間誕生。
關于搖滾:本片人物原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華麗搖滾領軍人物David Bowie,其與另一搖滾歌手Iggy Pop的一段故事。以一位記者挖掘新聞材料為源起,用追溯自己和采訪他人的方式,串起一段帶著特定年代烙印的回憶。在這部致敬式的電影中,由于其本人的反對,很遺憾沒有用到David Bowie的歌。很多人愛那首在電影中暗示這布萊恩和柯特感情的《Satelite Of Love》。
5、搖滾芭比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2001)
劇情:講述的是生于冷戰時期東德的韓素,自小立志成為搖滾樂手。他遇上黑人路德,兩人愛得癡迷,韓素以妻子身分隨路德到美國,但被他拋棄。韓素別無選擇之下變性,可是手術不順利,陽具剩下一小截。從此改名赫域,組成樂隊行走江湖。失意的赫域認識了17歲的湯美,一見鐘情。但湯美偷走赫域的作品并成為搖滾巨星,赫域決定潛入湯美的巡回表演場館。
關于搖滾:本片改編自米切爾的外百老匯搖滾劇,將70年代性別模糊和搖滾崇拜的潮流表現得頗有人情味。約翰·卡梅隆·米切爾和詞曲作者斯蒂芬·特拉斯克共同構思了一出名為《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的音樂劇,一個關于東德變性搖滾歌手在美國闖蕩并尋找真愛的故事。曾出品過《我殺死了安迪·霍沃爾》和《天鵝絨金礦》等影片的Killer Films公司制片人在看過該劇之后也被深深吸引,他們隨即找到米切爾和特拉斯克,希望將它搬上大銀幕。影片在2001年的圣丹斯電影節上首映,并一舉拿下了戲劇類最佳導演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兩項大獎,隨后獲得第51屆柏林電影節泰迪獎最佳長片。
6、迷墻 Pink Floyd The Wall (1982)
劇情:本片用迷幻的影像和搖滾樂講述了一個非典型樂隊主唱的成長史。兒時,平克的父親在二戰中身亡,母親與家庭醫生關系曖昧,這讓他幼小心靈備受創傷。在學校,他對呆板的填鴨教育深惡痛絕,時刻準備著絕地反擊。成年后,他在泡吧時結識了風騷的舞女,并與之發生了關系。然而,性欲的滿足感并沒有維持太久,他就厭倦了這種不靠譜的感情,特別是他對于女人的懷疑和嫉妒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因此當對方再度示好投懷送抱的時候,他便歇斯底里地爆發了,仿佛要把全世界都砸碎了才算安心。在此期間,他還表達了強烈的反戰情緒和憤世嫉俗的觀念,在物質豐富的生活中,他的精神生活極度匱乏,在工業化大行其道的環境里,他還固守著夢想的斷壁殘垣……
關于搖滾:1965年,21歲天才的青年西德·巴雷特(Syd Barrett)與另外三名樂手組成了平克·弗洛伊德樂隊(Pink Floyd),樂隊名字取自他尊崇的兩名布魯斯歌者的名字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平克·弗洛伊德樂隊在搖滾樂史上活躍了近30年,他的聲音和形象猶如一幅超現實的巨大錦畫。在這些年里,平克·弗洛伊德樂隊是最富有革新精神的樂隊之一——創造性和技術性——在搖滾上,不斷地面對舞臺音樂視聽刺激的混亂場面。從而將他們推向了音樂表述的發展前沿。在這個進程中,它從六十年代中期樂隊創作的60分鐘幻覺的倫敦舞臺,演化為世界上最為壯觀的搖滾樂演出團體之一。
(【24樓影院】一樣的電影,不一樣的影評。南周·24樓影院歡迎您來稿分享,聯系郵箱:wenhua@infzm.com。歡迎關注新浪微博“@24樓影院”,微信公眾號“24樓影院”。)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