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畫你到底對不對 當代中國歷史畫的故事

什么是歷史畫正確與否的標準?領導能不能給一個書面批示作為保證?這個問題,畫家馬堡中提出來了,“否則我可不敢畫?!?

責任編輯:李宏宇 李曉婷 實習生 喻冬宇 何艾琳

沈嘉蔚的歷史油畫《兄弟鬩于墻》(圖為片段)長30米。事件設定在西安事變的1936年。畫中422個人物,沈嘉蔚選的是“正在或即將影響中國的人”。其中,蔣介石扶杖坐著,若有所思,張學良站在他身后。 (沈嘉蔚供圖/圖)

什么是歷史畫正確與否的標準?領導能不能給一個書面批示作為保證?這個問題,畫家馬堡中提出來了,“否則我可不敢畫。”

66歲的澳大利亞籍畫家沈嘉蔚十分緊張。

2014年9月18日的新聞發布會,請來了83歲的中央美術學院退休教授聞立鵬。他會不會為他父親聞一多被放在畫里比較靠后的位置而抗議?

歷史油畫《兄弟鬩于墻》長達30米,是沈嘉蔚至今最大的一幅作品。畫面時間定在1936年。這一年的西安事變,他認為“劃分了歷史的前后兩段”。此外,民國的“黃金十年”已近尾聲,這十年間,中國的經濟、文化都在蓬勃發展,有名的文化藝術大家,幾乎都在人生事業的高峰期。這一年也是中國危機的前夜,暗流涌動。

422個人物的群像,入畫者大致隸屬三大范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抗日與救亡、科技文化界;例如托洛茨基和中國的幾個“托派”,1939年死于內戰的國民黨抗日軍人趙桐,魯迅、蕭紅、聞一多……人物的選擇標準,沈嘉蔚定位為“正在或即將影響中國的人”。每個人物都編上號,聞一多是第306號。

還好,聞立鵬沒有任何反對意見。“聞一多的位置在歷史上就是那樣。”白發蒼蒼的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不能讓蔣介石太狼狽

沈嘉蔚收集了畫中人物的大量歷史照片,一張張打印出來,摞起來一尺多厚。不斷研究歷史,不斷添加人物,畫完《兄弟鬩于墻》,他對“宋慶齡是共產國際的秘密黨員”這些事了若指掌,有的就寫在畫面上。

群像歷史畫乍看了無新意,但人物姿態、布局,其實有復雜微妙的設計。

“中共特工王”李克農是穿著中山裝、拎旅行箱的全身像,地位突出。因為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建立,李克農就要去重慶,做國民黨的統戰工作——正合“兄弟鬩于墻”這個主題。

把聞一多安排在徐志摩、梁實秋、邵洵美一群?因為他們都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沈嘉蔚最擔心的批評,其實是對邵洵美的安排。“畢竟他是比較右的,魯迅批評過。我給他平反一下。”

戎裝而免冠的蔣介石扶杖坐著,眼簾低垂似有所思。“這是西安事變時,他被劫持了。他們要他當抗日統帥,不要再打紅軍了。所以我不能讓他太狼狽,還得讓他保持一個統帥的感覺。”蔣介石的身體,取自多年后他穿著制服爬山的一張照片,但頭部是1936年的,沈嘉蔚把它們拼在一起。

張學良站在蔣介石身后,摘手套的同時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