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牽頭、官方主辦、企業贊助馬拉松中國生意
全民跑步熱潮的興起,讓標志性的馬拉松賽變得炙手可熱。與國外的民間辦賽不同,中國馬拉松的舉辦權掌握在政府手里,大多由政府控制的公司負責運營。
責任編輯:王小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4年10月19日,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現場。賽事由“中奧路跑”承辦,一家“國”字頭的賽事公司。
全民跑步熱潮的興起,讓標志性的馬拉松賽變得炙手可熱。與國外的民間辦賽不同,中國馬拉松的舉辦權掌握在政府手里,大多由政府控制的公司負責運營。
天安門一聲發令槍響,三萬人一起開跑。
2014年10月19日,北京馬拉松在嚴重霧霾中拉開帷幕。跑,還是不跑,成為參賽者的一道難題。
跑過二十多場馬拉松的萬科高級副總裁毛大慶選擇了棄賽,“我拉上了窗簾,不想去再多看一眼窗外”。一部分參賽者還是戴著口罩出發了,穿著小沈陽戲裝的一個跑者舉著牌子,上面寫著:“讓房價再降一點!”
四年前,北京馬拉松的報名,花了5個月才報滿。2014年,3萬名額一天之內被搶光,半程報名甚至要抽簽兩次,中簽率14%。上海馬拉松的網站一開放就有每小時近70萬的訪問量,排隊搶3.5萬個名額,一票難求,堪比春運。
全民跑步熱潮,捧紅了馬拉松這項在全球有118年歷史、在中國也有34年歷史的古老賽事。
近4年來中國田徑協會公布的馬拉松及相關賽事日歷,記錄了熱度驟升的痕跡:2011年,全國舉辦馬拉松22場,接著33場、39場,直到今年的50場。四年間,馬拉松場次和舉辦城市的數量都翻了2倍多,這還不包括未經田協審批的眾多短距離賽事。
不僅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貴州六盤水、成都西昌也有自己的馬拉松。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只有10個地區還沒有馬拉松,其中,貴州、山東、河北、江蘇等省有多達3個以上的城市辦賽。
跑一場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耗時一般在6小時以內;辦一場馬拉松,需要近8個月的時間。背后交織著一張由協會、地方政府、賽事公司、企業等方方面面角色構成的關系網。
不同于國外的民間辦賽,在當下中國,馬拉松的舉辦主要由政府牽頭、官方主辦、企業贊助三方力量支撐。南方周末記者通過一個月的調查采訪,梳理馬拉松背后的關系鏈和經濟賬。
政府主導的賽事
一邊是政府牽頭、職業競技,另一邊是民間自發、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