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藝術圈的EMBA
全國藝術策展人培訓(第二期)
地點:北京,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學院
人物:范迪安、陳履生、張子康、
王璜生、尹吉男、方振寧等
8月下旬,北京送走蒸騰的溽暑,迎來秋高氣爽。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藝術愛好者,相聚于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學院,參加全國藝術策展人培訓(第二期)。他們密集地聽著名師講課,在課堂和飯局上,熱烈地交流。
這個課程由文化部藝術司、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主辦。上課的名師均是藝術策展行業內最優秀的策展人,包括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陳履生、今日美術館前館長張子康、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等。
為了適應對外展覽的需求,主辦方邀請了剛做完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的對外文化集團副總經理閻東、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方振寧為學員授課。除此之外,還邀來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尹吉男,著重提升學員對策展理論的認識。
學員與陳履生(左)在課后交流
培訓班里的人脈
在中國做事情,除了實打實的能力,還得靠人脈與關系。眾所周知,入學費達70萬的長江商學院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之所以炙手可熱,原因是學員除了來聽名師授課外,更多的是廣交人脈,方便以后做事。近年,藝術圈內也紛紛流行起各種各樣的藝術研修班,費用少則數千,多則十萬八萬。而“全國藝術策展人培訓”這門課程,因由文化部牽頭,規格高、名師多,大家都將其看成是藝術圈的EMBA。
短短五天時間,主辦方就收到了數百個報名。通過層層篩選,從中挑出了來自內地、港澳臺及海外的106名學員。主辦方的用心,從學員的簡歷中可見一斑:他們涵括全國重點美術館、省市級美術館、民營美術館的策展人、策展研究人員;畫廊、基金會等商業類藝術機構策展人以及部分藝術媒體記者。簡單說來,他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生態鏈條:藝術家(生產者)、藝術市場(買賣市場)、藝術媒體(傳播方)。其中,這三種角色的人都可擔任策展人,這是一項搭建藝術家與藝術市場、藝術家與學術之間橋梁的職業。
“我來自巴黎,在巴黎有2.5萬平方米的創意園區,大家來巴黎我請客。”在學員報到的第一晚“破冰之旅”上,主辦方邀請學員分為6組玩搶答游戲。其中,一位名為梁東升的男子這樣介紹自己,穿著T恤牛仔褲的他一下子就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東升是中國深圳榮力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公司以精密制造業起家,制造軍工產品(飛機配件)等,因工藝領先,公司越做越大,現有1500余員工。有意思的是,懷著藝術夢想的梁氏,于今年4月斥資上億元在巴黎購買了奧奈藝術文化創意產業園,目標是打造歐洲第一大中法古玩交易中心。“但我不太了解藝術,更不了解法國藝術生態,所以才報名參加這個課程。”梁東升說。
上課情況
村上春樹曾在《海邊的卡夫卡》這樣寫道:“缺乏想象力、器量狹小、不寬容。獨斷獨行的命題、空洞的用語、被篡奪的理想、僵硬的組織。對我來說真正可怕的就是這些東西。”但是,這個培訓班卻是異常地開放與寬容,甚至引進國外的課堂討論的方式。今日美術館前館長張子康上課時說的第一句話是: “如果在我講課的過程中,哪位同學有想法或意見,歡迎隨時站起來討論。”
在業界被譽為“民營美術館第一人”的張子康,在擔任今日美術館館長的八年間,不僅令美術館起死回生,更將其打造成國內最權威的民營美術館,無論是所舉辦的大牌藝術家展覽,還是邀請國際品牌贊助美術館等開創性做法,都成為業界神話。在這次培訓課程上,張子康的上課主題是《如何做展覽》,介紹了做展覽的經驗。有學員在課后,深深贊賞“果然是一個謀略家!”
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策展人方振寧的上課主題是《威尼斯雙年展中的建筑展》,他用詳細的PPT,為學員講自己在海外做展覽遇到的挫折,比如廉價材料瓦楞紙是建筑師的心頭好,在國內隨處可見,但在國外定價甚高,讓建筑師不得不改換別的材料做設計。底下有學員跟著這些故事不由得情緒起伏,課后更是搶著和方振寧拍合照,曬在微信朋友圈里。
藝術圈的頭腦風暴
微信是學員日常聯系的工具,供大家暢所欲言地交流溝通。他們建了一個群,哪怕是課程結束后,群里“打卡”的人并不少。有的老師講課內容很精彩,講到興奮時會無意識地越講越快,臺下的學員聽不清楚,心急地在群里竊竊私語,“能不能給他含著一顆小石頭,講慢些。”也有學員抱怨有的老師講課太官方,也會在群里私下吐槽。
每天晚上,頂著一整天知識激蕩與交流對話的疲憊,有共同興趣的學員會在下榻的酒店舉行座談會。大家對于沾上一些學術味的東西都興致勃勃,談起來甚是投機,他們的議題多是“如何做好策展人”,或分析如何才能成功地推出優秀藝術展覽。
梁東升每晚都會抓緊機會與同學進行“頭腦風暴”。他的產業園位于巴黎地區的塞納圣德尼斯省,坐落在戴高樂機場至巴黎市區之間的奧奈市加勒尼工業園區內,毗鄰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現在想引進四星級藝術酒店、古玩展廳、藝術展覽館、設計創意工作室等設施。
當問及對創意園的建議時,學員們都很熱心,紛紛貢獻自己的智慧:“創意園離不開招商,你必須招到合適的商業伙伴,不要淪為餐飲場地”、“如果能獲得法國政府的支持,很關鍵”、“避免成為北京798”……
隨著市場的火熱,藝術成為房產、股市之外另一走俏投資,凡是跟藝術沾點邊的都越來越受到關注。而作為服務于藝術家、畫廊或美術館的策展人,正是藝術界最為耀眼的一個新興職業,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業。“策展人是整個美術生態結構中的一環,這是欣欣發展的一環,是我們工作的一個落腳點,可以開拓對整個文化審美的需求。”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表示。
北京是藝術圈的主場,很多從事藝術的人都向往這個地方,甘當“北漂”一族。有從廣州過來的學員在課后參加某個由北京知名書店時尚廊的負責人、美術館的館長、官員等組成的飯局,當提起自己報名參加了這個培訓班時,有人驚呼“我的好朋友也參加了這個班”,繼而例牌地互相“掃一掃”,并在心里感嘆:“世界真??!”
學員在中國美術館合影
在同一個飯堂吃,在同一個賓館睡,在同一個課室學習,學員們很快就交了心,輪流講述著自己參加藝術策展人培訓的緣由。來自韓國大邱大學的王霞教授是106名學員之一,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培訓班的學習,能更好了解國內的策展狀況,對藝術行業的現狀能有更深的認識和思考,通過學員的交流和互動,啟發新的思路。
一星期后,他們別過,帶著尚不明確但又確實存在的一些思想,返回各自的營生。以為會跟同學們在巴黎碰面的梁東升,沒想到因北京大雨航班延誤,而迅速地在首都機場彼此碰面—世界更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