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潘師

那是我第一次看見潘承洞先生,厚厚的眼鏡,高高的個子。風靡一時的《哥德巴赫猜想》多次提及的另外兩位數學家之一從傳說中走了出來。多年以后,我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研究風格和領域,但遺憾的是,我再也無法聆聽潘師的教誨和意見了。

責任編輯:朱力遠

 

潘承洞在書房。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那是我第一次看見潘承洞先生,厚厚的眼鏡,高高的個子。風靡一時的《哥德巴赫猜想》多次提及的另外兩位數學家之一從傳說中走了出來。多年以后,我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研究風格和領域,但遺憾的是,我再也無法聆聽潘師的教誨和意見了。

1

1978 年10 月初,考取山東大學的我第一次坐上火車,千里迢迢從南方來濟南報到。幾天后,數學系舉行新生開學典禮,一位風度翩翩、滿頭銀發的老教授上臺講話,他便是系主任張學銘教授。張先生講了一番歡迎、鼓勵的話后,忽然向我們推介起一位年輕數學家,講他如何如何了得,說完以后便把他請了出來,與同學們見面,那正是潘承洞先生。那是我第一次看見潘師,厚厚的眼鏡(兩千多度),高高的個子(一米八四)。當時我只有15歲,尚未發育成熟。如果站在他身邊,應該會差一個腦袋。

那年潘師四十四歲,正值壯年。就在幾個月前,潘師因為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由講師越級晉升為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那也是我唯一一次聆聽張學銘先生講話,第二年他便調離母校,到我后來工作的浙江大學,在那里創建了控制理論專業。那次典禮有點奇怪,數學系有好幾位名教授,有兩位還是民國年代留美歸來的,張先生為何要向同學們獨獨隆重地介紹潘師呢。后來我猜測,這不僅因為潘師成就突出,還因為那會兒張先生已知自己不久要南下,預見到潘師將會接任他的系主任和數學研究所所長職位。

說起潘師,那正是我報考以“文史哲”見長的山東大學的主要原因。我參加高考那年,徐遲發表了風靡一時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可以說就像當年的毛選一樣人人必讀。記憶里我首先看到的是《中國青年報》的轉載,那是在父親任教的中學公廁里,一位老先生正在興奮地捧讀,他一邊讀一邊講給我聽。

這篇報告文學的主人翁是數學家陳景潤,同時該文也多處提及另外兩位數學家,讓他們也出了大名,那便是王元和潘承洞。原本我就比較喜歡數學,文科出身的父親又歷經“反右”和“文革”磨難,覺得學理科會相對安全一些。讀了這篇報告文學以后,我更堅定了數學作為自己未來專業和人生奮斗目標的信念??墒?,陳景潤和王元都是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那里不招收本科生,而潘承洞任教的山東大學每年會在浙江招收二十來名學生。因此,雖然我的總分超出山大的錄取線不少,山大仍進入了我的視野。

可是對我來說,選擇志愿的困難依然存在。那年山大數學系只在浙江招收兩個專業的學生,即自動控制和電子計算機,每個專業各招兩名,

并沒有數學或計算數學專業。雖然如此,我依然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