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樓影院】群盜:優雅的殘暴和粗俗的正義
《群盜》雖然講了個完整的故事,但是人物的塑造失衡,姜東元強大的角色光環足以讓其他角色淪為陪襯。只能說是期待很高,卻有些許失望的一部暑期大作,同期有《鳴梁》這部票房大作,能達到損益點已算不錯。
《群盜:民亂的時代》劇照
《與罪犯的戰爭》的導演尹鐘彬,交出了一個近似于“水滸傳”的故事——《群盜:民亂的時代》。這個鋤強扶弱維持正義的故事已算老套,前半部分稍顯拖沓,對人物的塑造也未能平衡,稍顯遺憾,唯獨對反派的塑造讓人印象深刻。
電影用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描述了石頭(河正宇 飾)從屠夫變賊寇的過程,中間穿插的反派趙允(姜東元 飾)的成長過程也不過二十分鐘。這樣的編排可能會讓人覺得敘述的重點落在了石頭身上,但其實不然。尹鐘彬與河正宇的第四次合作,很多人看完都覺得河正宇“被坑了”, 最大原因是戲中對石頭的刻畫僅僅停留在個人遭遇上,心理變化和石頭的成長都不夠明顯。角色被塑造得太過平淡,雖然整條復仇主線都落在石頭身上,而且河正宇也用一種更為漫畫式的表演去演繹石頭這個角色,讓其更加鮮活,光頭造型和雙刀也為石頭這個角色增加了說服力,但作為極惡的趙允對立面的石頭,說服力并不夠,只有石頭接到任務不殺人能稍微看得出石頭本性中的善以外,其他都不足以成為極善的代表,尤其是劉世和尚讓他試著逃出纏繞在身邊的那些恩怨,砍斷所有的煩惱,經歷了兩年修煉以后,再次遇到仇人的時候他依然還是沒有冷靜理智地處理。雖然最后開大炮出現拯救了所有人而且也殺了趙允為民除害變為群盜新首領,但那也只是大家都想看到的邪不能勝正的大團圓結局罷了。
而對群盜的刻畫也平庸,因為角色太多,未能凸顯出各人的特點,只能讓他們變為純粹為劇情服務的功能型的群像,能看出大概的分工,但只有寥寥幾次的交流也讓群盜間的情誼顯得淡薄,關鍵時候劉世和尚的背叛也讓人覺得群盜間的關系也并非如此牢固。群盜核心的石頭刻畫薄弱再加上群像也不出彩,兩個問題的疊加導致正派角色與反派角色失衡,只能靠曹英沃那些致敬埃尼奧•莫里康內的配樂和極力營造亂世的美工來彌補。
對反派趙允的塑造則成為這部戲唯一的看點,鮮明的服裝對比和動作設計加上姜東元對趙允的心理變化的精彩演繹讓人印象深刻。第一次相遇,石頭是屠夫,衣衫襤褸顏色偏黑,仔細一看竟然還有蒼蠅環繞,但趙允一襲白衣,拿起茶杯悠悠放下,就算是講著殺人任務也如誦詩,黑白對比,在傳統戲劇中,白臉表示陰險和狡詐,衣服不是臉譜,但作為外在第一觀感的衣服用了白色,看似優雅純潔,但凸顯出趙允的殘暴。
中段攻入桃花源,平民盡是灰色的裝束,只有趙允,在一群臟亂和一片火海之中呈現一抹亮眼的綠色,還有女箭手弓箭上的紅色裝飾,紅綠對比,被殺害平民有如被火燃盡的灰,綠衣的趙允抱起嬰兒成為灰燼中的生機,給他那絕望又充滿仇恨的人生帶去了剩余的一絲希望。
后段石頭帶領的幸存者,衣服基本上采用土黃色,而趙允的衣服則用了深藍色,黃藍對比。趙允看著嬰兒的淚眼失神,最后的深藍色則像是一種渴望,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也讓他最終踏上死亡完成對人性的救贖。
除了服裝以外動作設計也下了不少功夫,優雅又穩定舞劍的動作和步伐與其說是在對打,更多的像是共舞,尤其是中間與石頭的屋內對打還有最后的竹林一役,雙刀的粗獷與佩劍的纖細相得益彰。
而被岱浩砍掉發髻以后的長發趙允,更是驚為天人,這當然要歸功于姜東元的美顏。趙允雖是殘暴的反派,但這個禍根是從小時候就種下,被說是卑賤的小孩,不被父親重視,他以為除掉父親身邊的一切,父親就會看到他的存在,漸漸地成為怪物一樣的人,一直到最后殺掉父親以前他都是想得到肯定,但可惜,有了孫子的父親自然還是看不見他,連最后的希望都失去,趙允也不得不認命,抱著嬰兒概嘆在骯臟之地生出白蓮花究竟是上天的意志還是蓮花的意志?
或許是上天的意志吧,連上天也看不過眼這個聰慧但已經變成怪物的公子,但趙允好像能從嬰兒的眼里找到了自己曾經的樣子。這個純潔如白蓮的嬰兒,用眼淚洗滌了他早已變成黑色的心,讓他找回了失去已久的良知,讓他結束這不幸的一生也為平民除去這個極惡的存在。
作為暑假期待度最高的一部,《群盜》一上映便更新了韓國電影首映票房紀錄,首映當日就動員了五十五萬人次的觀眾,而首周更達到了三百萬人次,但這個記錄卻在一周后被《鳴梁》以首日六十八萬人次打破,《鳴梁》靠愛國情懷和口碑拉動票房,并最終達到了一千七百萬人次,相比之下《群盜》的人物塑造失衡,期望值和觀感落差大導致票房后勁不足,最后能以四百七十七萬人次的票房成績勉強收回成本,已算是幸運。
(【24樓影院】一樣的電影,不一樣的影評。南周·24樓影院歡迎您來稿分享,聯系郵箱:wenhua@infzm.com。歡迎關注新浪微博“@24樓影院”,微信公眾號“24樓影院”。)
網絡編輯:zero